如何让农民在乡村“留得住、过得好”

如何让农民在乡村“留得住、过得好”

导语

如何让农民在乡村“留得住、过得好”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旨在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三农”发展不能仅依

如何让农民在乡村“留得住、过得好”
首页 > 养老新闻 > 政策法规  >  如何让农民在乡村“留得住、过得好”

如何让农民在乡村“留得住、过得好”

首页 > 养老新闻 > 政策法规  >  如何让农民在乡村“留得住、过得好”
导语

如何让农民在乡村“留得住、过得好”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旨在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三农”发展不能仅依

如何让农民在乡村“留得住、过得好”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旨在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三农”发展不能仅依靠农村到城市的单向流动,毕竟5亿多农村人口全部进城并不现实,就地城镇化为促进乡村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就地城镇化是乡村振兴的重大课题,乡村从有限规模的人口聚集和有限规模的小农经济,向适度规模的农业经济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适度规模的人口聚集和适度规模的城镇化聚集。如何在适度规模发展下做到人口、产业、环境协调发展,就是就地城镇化问题。

一、就地城镇化的发展逻辑

乡村发展涉及镇、村、产业园区、产业聚集区、村民居住区等各种功能空间的整合,就地城镇化就是在这些空间整合的基础上,形成产居融合和适度规模下的现代化发展结构。这个结构与城市、大型产业园区之间形成呼应和配套,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交通枢纽、物流配套等基础设施,为乡村发展带来要素供给,从而构成了就地城镇化的支持体系。


就地城镇化涉及拆村并点,将分散、零散、传统、落后的乡村发展为现代化、适度规模化和适度集约化原则下的新型功能空间,乡镇村落聚集形成集镇和建制镇,从而导入产业实现居住与产业相互呼应的可持续发展,完善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二、就地城镇化推进乡村产业融合

产业融合的关键在于,以现代农业的有效发展为基础, 跳出“农”的限制,引导和推动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通过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融合主体的培育,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升农业本身的发展质量。


就地城镇化过程中,通过新产业、新业态的导入,有效推动农业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教育、康养等第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农村电子商务、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田园康养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附加值,并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三、就地城镇化推进乡村产居融合


产居融合是由于多产业发展带来乡村人口的重塑,从而带来了多样化的居住,如旅居、养老居住、休闲居住、创业者居住等。就地城镇化从以下几方面推进产居融合:


一是优化空间布局,正确处理产业发展与生活居住的关系;


二是合理协调当地人口、外来创业人口以及外来休闲度假人口之间的居住关系;


三是以打造美丽宜居、生态乡村为目标,全力整治农村环境“脏、乱、差”及农村环境污染,优化人居环境;


四是区别于传统乡村,需要有效结合各大人群的工作、消费、休闲、度假等多样化需求,实现功能的综合配置;


五是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的综合建设,实现配套的综合建设;


六是强化乡风建设、安全治安、社会治理,营造文明、有序的生活环境。

四、乡村就地城镇化的发展模式

(一)城市近郊就地城镇化


城市近郊就地城镇化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扩张,吞并了城郊乡村,政府对这些村庄进行整村改造或者回迁,让这些区域变为城市的一部分;另一种是村庄保留集体经济,但在城市发展的驱动下,形成产业、人才、消费的聚集,使得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完全城镇化,实现就地城镇化的转变。


(二)县域范围就地城镇化


县域范围就地城镇化模式是指以县域经济发展为依托,吸引乡镇农民在县城安家落户,实现县域范围内的人口转移。县是我国社会最基本、最稳定的基层行政单元,也是离乡镇最近的区域。县域范围就地城镇化能够满足农民脱贫致富的意愿,短距离的迁移也能使农民更快更容易地融入城镇化环境中。在大城市高房价、高压力的环境背景下,县城对于农民往往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县域范围就地城镇化成为乡村振兴下就地城镇化的重要形式。


(三)乡村聚集就地城镇化


乡村聚集就地城镇化是指多个分布相对集中的乡和村合并,设立新镇,由此形成新的区域格局和经济发展结构。在我国,乡和镇虽然是同级行政单位,但是镇的非农比例人口更高,经济总量高于乡,非农经济占比高于乡。因此,乡和村聚集形成新镇,对于就地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有利于政府集中力量进行镇区建设,合并后的区域人口规模和地域面积都会相应提升,有利于政府进行重新规划,按照生产生活需要,设立商业街、娱乐区、工业园区等。另一方面,有利于区域产业发展,新镇的设立意味着人口和消费的聚集,企业偏向于选址在这些区域,从而也能带动新镇产业的发展和配套设施的完善,最终促进整个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实现就地城镇化的目标。

5G零距离,在线挑选养老院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