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民政部、财政部公布了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优秀案例名单,潍坊市峡山区《以“四化”建设破解农村失能老年人养老难题》成为山东省成功入选案例之一,其经验做法获得全国推广。

潍坊市峡山区共有人口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万人,占总人口的95.6%,属于典型的农业区。据统计,全区因高龄、车祸、疾病、残疾等原因导致失能老年人约1400余人。近年来,峡山区以失能老年人为突破口,通过“四化”建设,走出了一条农村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创新之路——“1126+失能群体救助供养模式”。

制度化设计,变“粗放式指导”为“精准化保障”

社会养老难点在农村,农村养老痛点在失能老人。峡山区于2017年6月份出台了《峡山区关于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健全完善特殊困难群体帮扶救助体系的意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全区失能老人提供入住养老机构、居家照料服务补贴政策。

失能人员可自愿选择帮扶救助方式:选择入住养老机构养老的,特困人员护理费用由政府全部承担;低保户等政府承担费用的80%,个人承担20%;其他社会上的中度以上失能老人政府承担30%,个人承担70%。选择居家照料服务的,根据不同身份差别和失能等级,由政府提供每月10-60小时不等的免费护理服务,包括清洁、进食、更衣、代购、给药等28项具体内容。为保障政策实施到位,配套出台了《峡山区定点养老照料服务机构管理及考核办法》《峡山区失能人员认定工作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失能群体救助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以制度设计建成了服务质量企业自控、服务质量第三方评估、购买服务方督查、考核、奖补发放五条线并行的闭环管控长效机制。

市场化运作,变“财政独立支撑”为“社会携手贡献”

为确保养老资金来源、推动救助政策全面落实落地,峡山区大力推行“双轮驱动”战略,通过财政托底、市场化运作,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创新搭建了“1126+”失能群体救助体系。

“1”,成立一支慈善基金,通过社会化募捐设立"扶老助困”慈善基金1亿元。“1”,由区财政投资搭建一个智慧养老平台,为政策实施提供技术支持。“2”“6”,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选择2家养老机构和6家居家养老照料公司,为区内失能老人提供优质的机构养老和居家照料服务。区里对失能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通过购买服务,委托有资质的街道卫生院和社区卫生室具体承担,每季度体检一次。“+”,在中心社区、中心村建立养老照料服务中心,就近为老人提供便捷服务,并通过义工协会、志愿者等社会服务组织或家庭互助等方式,开展失能群体爱心帮扶。整合上级相关政策、资金,倾斜农村失能老人养老,资金不足部分由区财政全部承担,彻底解决了政策实施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截至目前,全区失能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163人,享受居家照料护理的1155人。

信息化支撑,变“传统式思维”为“智慧化管理”

2020年,区里投资70万元对智慧养老平台进行了提升改造,并与潍坊市智慧养老平台实现了大数据对接,被山东省实施标准化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为“山东标准”建设项目,全区23家农村幸福院完成了星级达标验收,智慧养老产业步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智慧养老平台通过护理人员信息追踪定位、服务质量闭环监管、健康状况实时管理、监控画面及时上传等四项具体措施,加强对养老机构和居家服务管理,提高了机构养老和居家照料的护理质量。区里对每位护理员都配备了装有“峡山智慧养老APP”、具有自动定位功能的专门手机,护理员通过系统接收订单,系统记录入户服务全过程,自动生成服务清单,作为结算依据。失能人员家属的手机上也装有家属版APP,家属可以随时查看家人月度、年度服务的全部清单,并进行满意度测评。平台根据系统满意度测评分数和服务时间自动测算公司服务费用,生成结算清单。入住养老机构服务对象通过养老平台每月两次网上指纹签到,规避了机构吃“空床”,套取补贴资金问题,保障了民政资金和人员安全。

本土化服务,变“高大上远”为“方便接地气”

峡山区坚持就地就近、方便实用开展农村养老服务工作,实现了农村居家养老落地生根、遍地开花。结合全国养老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推动区内绿康源养老中心和福乐源养老中心两家本土养老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现医养结合。目前,护理床位达到430张,为本区失能老人机构照料提供基本保障。

同时,根据规模每个街道成立1-2家居家养老照料公司,护理员由各居家养老公司负责选聘、培训。为降低服务成本,本着就近服务的原则,1-3个村选聘1名护理员,护理半径不超过3公里。另外峡山区在中心社区、中心村建立了13家养老照料服务中心,就近为老人提供便捷的休闲、娱乐、康复、日间照料等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山东:破解农村失能老年人养老难题,潍坊市峡山区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