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省馆陶县围绕打造县城“15分钟”养老服务圈目标,按照“党组织+网格化+居家养老”思路,全县9个社区全部建成日间照料服务站,并面向全县78个小区全面开展日间照料服务,形成了“一中心九站点”的居家养老日间照料网络。
据了解,日间照料站服务内容包括居家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助餐服务、文化娱乐、健康指导、心里慰藉、上门服务、全日托养七项内容。
党组织+网格信息化社区 互联网+养老平台化助力
按照县委《关于推行“党组织+网格化”基层治理模式的实施意见》要求,县民政局率先工作,社区支部书记发挥城市“领头羊”作用,充分调动广大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真正投身社区,服务社区。
今年,全县新增日间照料床位100余张, 新建的9个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站已经全部投入运营。在全市率先实现了社区日间照料信息化全覆盖。

依托馆陶县陶山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陶山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体系云平台”, 建成了功能完善的县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拥有可穿戴的智能设备包括智能体检一体机,SOS紧急呼叫,定位手表,智能感应床垫等,陶山医师端,陶山护工端,陶山家政端,陶山健康端四个APP手机客户端全部正常运营。
通过“互联网+”智慧康养云平台在线为老人提供一键呼叫、预约咨询、健康信息、居家动态监测、数据精准分析等服务,让社区居家养老更智慧,服务更便捷;依托社区站点设施向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文化娱乐、助餐供餐、健康指导、心理慰藉等服务;充分发动社区志愿服务者和社区公益慈善资源等力量,上门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急、助行等“六助服务”。
各社区建立了所辖小区60岁以上老人健康养老大数据,一人一档,汇集社区老年人基本情况、经济状况、身体状况、家庭状况、服务需求等基本信息,精准录入、动态更新,做到可查询、可统计、可展示。真正实现了平台化展示,提供“菜单式”就近便捷为老服务,鼓励“子女网上下单、老人体验服务”。目前,已提供服务3000余人次。
探索“社区服务+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服务试点
结合城镇社区过渡期管理实际情况,整合利用社区服务用房,实行托老服务、中医艾灸、保健康复、慢病门诊、医保服务、老年咨询等资源有效整合与共享,探索实施“社区服务+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服务试点,加快构建现代化健康养老服务体系。
开展多种运营模式,探索“时间银行”业务
探索社区自主运营、社会力量参与运营、引进品牌机构规模化连锁运营“3种运营模式”。“三管齐下”凝聚社区养老合力,充分发挥品牌养老服务机构的示范引导作用,实现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连锁、规模化运营,推动社区居家养老健康可持续发展。
全县开展“时间银行”工作。发动社会慈善公益性的社会组织,深入到养老机构开展志愿者服务,志愿者服务时长记录到志愿者的时间银行账户。随着时长累计按星级升级评定并签发资质、荣誉、奖品等奖励。不断壮大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建立社区义工激励机制。同时积极引导社区义工参与社区内的帮扶活动,形成专职社工、志愿者相结合的社区养老服务力量。满18周岁、热心公益事业、身心健康的本市常住居民,或本市未满18周岁的在校学生在其监护人的带领下参与养老志愿服务的,均可在“时间银行”建立个人账户。
志愿者每服务1个小时,可获得1个“时间币”并存入个人账户。“时间币”在全县范围内通存通兑。志愿者既可以在60岁以后兑换相同时长的服务供本人使用,也可以赠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直系亲属,让亲人享受服务。
为保证服务真实有效,志愿者要通过信息管理平台进行签到、签出,记录服务时长。服务结束后,老年人可通过登录信息管理平台或联系街乡镇确认的专业机构,对服务进行满意度评价。
存1万个“时间币”可入住公办养老机构。当志愿者积攒的“时间币”达到1万个,有了养老需求时,可按照城乡特困人员待遇入住辖区内的公办养老机构。1万个“时间币”,意味着1万个小时的服务时长。
探索建立梯次分明的激励措施,如积分兑换奖励、优秀志愿服务项目评选、优秀志愿服务组织评选、星级志愿者等。
据县民政局张延良介绍,馆陶将始终坚持普惠性和公益性,坚持为老爱老的理念,利用好党组织+网格化,使用好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尽最大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河北馆陶:探索居家养老新模式,县城15分钟养老服务圈正走向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