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呼和浩特2月27日讯 (记者 刘洋)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推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坚持统筹谋划,聚焦养老领域关键问题、关键环节,以务实担当的勇气破解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堵点”“痛点”,补短板、强弱项,精准发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市委主要领导多次调研,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高位推进全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工作。出台了《呼和浩特市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若干措施》《呼和浩特市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实施办法》等20多个惠民利企政策文件,明确了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并从土地、税费、场所、运营奖励、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助餐、长期护理保险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1+N政策配套体系。

按照市、区共建示范点,街道建养老综合服务中心,社区建养老服务站三种建设模式,通过新建住宅小区配建、老旧小区改造、合理腾退社区办公用房、利用青城驿站、医院等闲置资源以及鼓励利用自有房产等形式,全面推进养老服务设施供给。所供给的场所经适老化改造后免费提供给企业运营,累计投入改造资金约1.03亿元。目前,全市已供给养老服务场所209处,已运营192处;31个街道级养老服务综合体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营,覆盖率达100%;市四区社区养老服务覆盖率已达80%以上。“一刻钟”养老服务便捷生活圈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生活、在亲情陪伴下养老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作为长护险第二批试点城市,呼和浩特市在制度顶层设计、筹资方式、支付水平、服务主体、运行机制等方面构建完整的长护体系,将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实现保障范围全覆盖。职工、居民中被评估为中度、重度失能人员分别可享受750-1800元/月、600-1350元/月护理待遇。评估和政策落实正全面展开,首期符合条件的1181人已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长护险的实施,切实提升了全市失能老人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减轻了失能老人家庭的经济负担,为老年人晚年生活保障筑起一道“安全网”“保障线”。

目前,呼和浩特市吸引南京悦心、德国蕾娜范等5家国内外知名养老企业落户呼和浩特,运营服务中心42个;培育本土寿康、社康品牌企业运营服务中心28个。全市运营为老餐厅51个,其中独立运营20个,在中心内设31个,试点开展以来,约有20多万老人受益。2家职业院校与呼和浩特市民政局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3所职业院校开设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9家企业与4家驻呼高校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并建立了实训基地,累计培训1000多人。引进爬楼机、洗澡车、体征监测床垫、AI智能看护等康复辅助器具和智慧养老服务产品,用科技提升老年人护理水平。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1+N政策配套体系,破解养老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