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平市位于福建省西部,辖16个乡(镇、街道),176个行政村、15个社区(居委会)。2016年底,漳平市 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比 13.8%。2020年,漳平市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8%(常住人口)。人口老年化问题日益显现。五年来,漳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坚持“政府主导、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惠及百姓”的工作方针,漳平市民政局以养老服务机构改革为主线,突出康养便民,精准发力,提高养老服务覆盖面,全面推进养老服务机构社会化、专业化、可持续运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漳平养老机构“公建民营”转型激活力

一、“改”机制,养老试水“公建民营”盘活资源

漳平市原有12个乡镇敬老院,市级光荣院、福利院各一个,2014年漳平市光荣院与福利院合并,成立漳平市社会福利中心并投入运营。2016年从漳平市社会福利中心转换管理体制入手,坚持“分类施策、公益底线、完善治理”的转制原则,统筹考虑公办养老机构与漳平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关系,整合市、乡两级公办养老机构资源,融合社区发展、居家和机构养老服务,协调和解决了区域间养老服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2016年3月,市政府批复同意漳平市社会福利中心实施“公建民营”的改革方案,7月龙岩市首家实施“民政扶持,卫生准入,医保定点”政策,集养老托老、医疗护理、康复保健为一体的专业化新型养老机构(福建德亨仁厚医院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投入运营,下设三个分支机构:漳平市德亨仁厚养老养生中心、漳平优抚医院和居家养老服务平台。2020年完成了乡镇敬老院社会化改革工作,12所乡镇敬老院由福建德亨仁厚医院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管理,构建了以德亨仁厚养老养生中心为主体、乡镇敬老院为支架、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康养新格局。五年来,投入资金1.5亿元,建成和改造漳平市福利中心1 座、乡镇敬老院13座,农村幸福院126座,漳平市机构养老床位数1243张(敬老院483张,中心760张),入住人数为570人(敬老院171人,中心399人)。

二、“智”养老,构建康养便民“一线通”

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统筹推进线上养老服务,构建“不见面”服务模式。一方面,打造康养便民“智慧眼”,建设民政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完成平台建设及养老机构视频监控等基础数据采集系统投资186.8万元。目前,“智慧民政”养老机构视频监控等基础数据采集系统已投入使用,漳平市12所乡镇敬老院和1个社会福利中心的公共区域,实现全方位、全天候,无盲点、无盲区全覆盖,特别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战中发挥了“千里眼”功能,助推了疫情防控高效开展,在保障各级养老机构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另一方面,打造康养便民“爱心园”,德亨仁厚养老养生中心将“爱心、恒心、善心、细心”贯穿整个为老服务过程,为11个社区681名特困供养人员、低保对象、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重点优抚对象、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重度残疾人中的老年人,提供“互联网+养老”综合性居家养老服务,以及助洁、助餐、助行、健康养老、个性化健康管理、咨询等服务。寓乐于养,让爱传递,让孝传承,让老人们享受高性价比和宜居型养老服务。2017~2020年提供线下居家养老服务共195615人次,政府购买服务投入资金195.84万元。

三、“医”特色,提供医疗服务全方位保障

依托漳平优抚医院,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护理模式,让老年人基本上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基本医疗和保健服务,实现医养康养相结合。一是院内配备基本的医疗设备设施和专业护士,为入住老年人提供自理能力评估、常规血糖血压数据监测等服务,实时掌握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对身体状况有问题的老年人实施跟踪服务,同时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会逐步退化,院内还设有康复室,帮助老年人加强身体机能锻炼、康复。二是引入健康档案管理新概念,为入住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主动关注管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实现“一人一档”动态管理。为有需要住院治疗的老年人开通“绿色快速出诊通道”,每年一次老年人体检服务,为老年人的健康保驾护航。三是院校联合保发展,2016年10月先后与漳平职业中专学校、福建省民政学校联合建立实训教学基地,使民政、医疗专业学校与养老服务机构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民政、医疗专业学校利用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的资源,有针对性的培养专业人才,提高了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为医养结合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截至2020年,两校共有150余名学生到中心参与教学培训。2021年7月举办了全国养老机构职业技能大赛漳平赛区比赛,选送4名参赛者参加龙岩赛区比赛。五年来,举办养老系统培训班3次,参训人员300人。

四、“家”服务,打造居家养老“新格局”

按照“点-线-面”不同层次,因地施策,探索构建乡镇敬老院、日间照料中心、村(居)幸福院 “三位一体”相结合构架模式。乡镇敬老院(12),即在乡镇所在地建设敬老院(面积380~4500平方米),实现专业机构照料向家庭延伸,重点解决居家失能、半失能老人养老刚需。日间照料中心(11个),充分整合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食堂、社区为老服务组织等资源,为居家老人提供低偿、有偿养老服务。村(居)幸福院(126个),鼓励专业社会力量参与村(居)养老服务对接,提供农村留守服务。通过整合资源、统一标准,实现信息流、服务流的高效联通,初步实现“养老全方位、服务零距离”。

五、“保”兜底,打通康养便民“脱贫路”

目前,漳平市基本建成以居家为基础,村(社区)为依托,机构为主,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新体系,打通了健康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增强了老年人康养服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农村,由村委会规范管理幸福院,倡导互帮互助模式,满足老年人休息、娱乐、购物等基本生活需求,注重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为农村老年人晚年生活提供支持和保障。在社区,依托社区老年人服务站,提供文化娱乐、日间照料、康复理疗、老年人课堂、上门家政、义工服务队伍等一站式服务,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到多样化、常态化、专业化的服务。五年来投入8820万元,漳平市累计建成农村幸福院126个,日间照料中心11个,老年活动中心50个,建制村养老设施覆盖率100%。在脱贫攻坚工作上,我局按照“相对集中,充分融合”原则,依托德亨仁厚养老中心的医养资源,采取“三个统一,医养结合”的供养模式,把建档立卡特困人员供养整合到 “公建民营”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漳平市57名建档立卡特困老人,全部集中入住漳平市德亨仁厚养老养生中心,通过专业治疗和专职护理,老人们的健康有了保障,病情得到了控制,实现了政府兜底保障。

养老服务既是大民生,也是大产业,漳平市将依托福建省级生态市优势,开发建设菁桂源、永福和新桥区域养老中心等一批中、高端康养项目,到2023年漳平市将建成高、中、低三类养老服务体系,打造“以文领养”、“以养促旅”、“养中有医”、“以医助养”的康养新模式,从而推动漳平市康养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全面提升。

(来源:漳平市人民政府网站)

免责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网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

本文地址:漳平养老机构“公建民营”转型激活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