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养老诈骗案件高发情况,山东省青岛市两级法院立足审判职能,严厉打击相关诈骗犯罪,总结审判中发现的诈骗新类型、新情况,向相关部门提示风险,堵住管理漏洞,帮助老年人守好“钱袋子”。

  犯罪活动猖獗

  被告人魏某奇于2017年注册成立北京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后在该公司内部先后成立热线部、回访部、微商部等部门,招聘被告人王某、肖某兵等人担任部门主管,被告人李某、肖某才等人担任销售人员。

  该公司通过购买糖尿病患者个人信息,或将销售人员微信二维码植入各网站广告中,诱骗被害人浏览广告并添加微信号等方式获取被害人联系方式,并安排销售人员以“同仁堂健康指导老师”“中医老师”的名义,向被害人拨打电话或发送微信,通过谎称所销售产品可治愈疾病取得被害人信任,之后再诱骗被害人购买不具有治疗功效的保健品或食品。

  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该电信诈骗集团共骗取被害人钱款3900万余元。为实施诈骗,被告人魏某奇等先后两次从杜某、周某华和江某三人处购买糖尿病患者个人信息共计21900余条。

  2021年7月,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以诈骗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魏某奇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以诈骗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分别判处其余26名被告人一年七个月至十二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从严从快惩处

  目前,电信网络诈骗成为主要的诈骗犯罪类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及关联犯罪案件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犯罪分子多为团伙作案,专业分工趋势明显,犯罪手段层出不穷,包括“网络直播”“证券投资”“养老保健”等。

  青岛法院坚持依法从严惩处电信网络诈骗,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势头,努力挽回人民群众财产损失。对诈骗集团首要分子、骨干成员、累犯、惯犯等具有从重处罚情节的犯罪分子坚决从严从快惩处,慎重适用非监禁刑。持续强化全链条纵深打击,严惩关联犯罪,切断犯罪链条,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诱发的关联犯罪,依法数罪并罚或择一重罪从重处罚。

  2019年至2021年,青岛两级法院共审结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160件,涉案被告人404人,涉案资金3.12亿余元。其中,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被告人115人,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被告人20人,判处无期徒刑的被告人3人。

  联动协同治理

  针对养老诈骗,青岛两级法院强化部门联动,注重协同治理。与公安局、检察院、司法局等单位持续健全涉诈资金查处机制,最大限度追赃挽损,保障被害人权益。与金融、网信等部门沟通协作,及时交流、完善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技术措施。总结审判中发现的诈骗新类型、新情况,通过司法建议等向相关部门及时反馈、提示风险,强化管控措施、封堵管理漏洞,多管齐下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蔓延。

  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窝点异域化等动向,青岛法院进一步强化国际执法司法合作,积极推动涉诈在逃人员通缉、引渡、遣返工作。加大法治宣传力度,针对电信网络诈骗新动向,研判甄别受害群体共性特征,精准发布案例警示、防诈反诈风险提示,提升老年人的识诈防范意识和能力。大力宣传养老诈骗打击整治成效,有力震慑潜在犯罪分子、相关黑灰产业从业人员,强化犯罪预防效果。

(责任编辑:罗伯特)

免责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网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

本文地址: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守好老年人“钱袋子” 青岛法院严厉打击惩治养老诈骗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