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划定的养老保险工作三大任务之一,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句话,但是其影响面广,影响深远,因为这项改革几乎关系到每一位上班的人,也关系到每一位退休职工。

财政部官方网站

3月5日,人代会开幕当天,财政部在官网上发布了预算报告的摘要。话匣君发现,在报告摘要接近结尾处,财政部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做了进一步阐释。

社保收支作为财政预算“四本账”之一,其社会关注度低于一般公共预算,因为民生支出、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减税退税等显示度高的财政政策大都包含在一般公共预算里。

其实早在2018年7月,全国开始低调实施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大致的操作方式就是各省市按照收上来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以一定比例上缴中央,比如2021年的比例是4.5%,规模大概为9300多亿元。中央把这笔钱收上来后,左手进,右手出,用于支持养老金发放有困难的省份。这些养老金发放困难的省份,收到的调剂资金扣除上缴中央的,净取得的社保补助总额在2100亿元左右。

那么在中央调剂制度下,哪些省份是净上缴的呢?从贡献度来看,广东省一家独大,接下来依次是北京市、福建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以及山东省。基本形成全国经济最发达的“五省二市”为全国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做贡献的格局

那为什么现在又要搞全国统筹呢?保险精算师、精算视觉创始人牟剑群说,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养老金支出增加,扩大统筹规模能在一段时间内缓解养老金收支矛盾。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其实和之前一直在实施的中央调剂制度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现在各个地区的养老金也不用再调剂了,结余全部都交由中央处理,进行统一的上缴下拨,去填补各地基金的当期缺口。如此一来养老金的问题短期来看确实是实现了盈亏平衡。

比如广东省年轻人多、养老保险结余多,那么在全国统筹制度下,肯定要比在原来的中央调剂制度下做更大的贡献。

不但“五省二市”,所有养老保险有结余的都要为全国统筹做贡献。按照财政部报告测算,上解养老保险结余资金的省份将扩大到21个。理论上,只要全国养老保险有结余,全国统筹就可以维持。

但是从长期来看,要解决好养老保险可持续的问题,就三条: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是做大蛋糕

推迟退休年龄,这是修改分蛋糕的规则,平衡好工作群体和退休群体的利益

年轻人积极生娃,二娃不算多,有条件就三娃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话匣君说财经:重要举措!事关养老金可持续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