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低保、特困人员保障标准提高10%,新建100处村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点,将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重点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保障标准提高10%……2022年,青岛市民政局将努力在养老服务、儿童福利保障和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救助等方面展现新作为。

齐鲁壹点记者高雅洁

提高标准:物质、精神都提供照护

2022年,青岛市民政局将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构建分层分类的救助体系。修订《青岛市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办法》,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将低保、特困人员保障标准提高10%。据了解,青岛市还将完善“社会救助一件事”系统,推进全市低收入人口数据库建设。

同时,落实好低保渐退、就业成本扣减等政策,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低保、特困供养或临时救助保障范围。并加强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等低收入人口的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

此外,青岛市还将加强社会救助监督管理,持续开展社会救助专项治理,做好社会救助信息系统数据录入和更新维护。并将推进社会救助创新发展,深化小桔灯“物质+服务”多维救助,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为救助对象提供必要的心理抚慰、照料护理等服务。

为加强儿童福利保障和未成年人保护,青岛市民政局将进一步提升儿童福利保障服务水平,将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重点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保障标准提高10%,还将优化实施“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项目。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区(市)建设独立的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扎实做好全省未成年人保护试点创建工作,积极争创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市、区)。

建设站点:新建百处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站

在推动养老服务扩面提质方面,青岛市民政局将在城市社区完善提升100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点,并在农村地区新建100处村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点,全部交由街道(镇)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运营。

为保障困难群众基本养老服务需求,青岛市将发布新一轮基本养老服务清单,面向不同老年人群体分类提供养老保障、生活照料、康复照护等服务。还将推动养老服务智慧化发展,建立全市空巢独居老年人智慧监护系统,全面推广养老服务时间银行,优化完善青岛养老服务地图。

同时,青岛市将大力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建成镇(街道)社工站60处以上,实现全市镇街全覆盖,并加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激励,持续提高社会工作人才总量。

为促进慈善、志愿服务事业发展,青岛市民政局将积极培育发展慈善组织、志愿服务组织,探索设立10个社区慈善基金试点,深化慈善组织和慈善活动联合监管机制,落实慈善税收优惠政策。并将做好全市志愿服务组织标识工作,持续推进志愿服务信息注册登记和数据归集,力争全市志愿者注册人数达到常住人口的17%。

优化管理:推动社会组织有序发展

为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青岛市民政局将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实施“邻里守望”关爱行动,针对困难群众、困境群体开展办实事服务,还将创建评选社区社会组织创新发展基地。同时,将积极创新社会组织监管模式,开展行业协会商会“阳光收费”活动,规范会费收取标准和程序;并常态化开展“僵尸型”社会组织清理,持续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

此外,青岛市民政局还将创新优化社会事务管理。如加强救助管理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加大“互联网+救助寻亲”力度,推进落户安置、源头治理工作;加强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居民身份证电子证照办理婚姻登记,深化婚俗改革试点,减轻农村青年婚嫁负担;推进殡葬领域改革创新,完成山头公园散乱坟墓整治任务,开展殡葬业价格秩序、公益性安葬设施建设经营专项整治;推进残疾人福利体系建设,稳步提高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并积极推进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等等。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青岛今年将新建100处村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