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要发展养老理财?

1. 人口老龄化加速,给社会经济可持续化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占比达18.70%,与2010年相比上升5.44个百分点,已经处于轻度老龄化阶段,预计“十四五”末期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左右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人口老龄化将是我国当前以及今后较长时间的基本国情。老龄化速度加快可能对未来经济增长带来严峻挑战,增加社会负担,并对储蓄、消费等宏观经济指标产生结构性影响。

2. 我国养老金三大支柱发展不均衡,过度依赖于第一支柱

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已基本形成了养老金三支柱体系。第一支柱为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即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是与职业关联、由国家政策引导、单位和职工参与的补充养老保险;第三支柱为个人自愿选择参与的商业养老储蓄计划,目前仅含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2018年5月开始,个人税收递延养老保险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厦门市)和苏州工业园区三地进行试点,标志着我国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建立。

我国目前三大支柱发展极不平衡,根据人社部数据,2020年我国养老金总规模约8.1万亿元。第一支柱市场规模为5.81万亿元,整体覆盖率高达71%,第二支柱占比29%,其中企业年金规模为2.2万亿元,职业年金规模仅为6100亿元,覆盖率较低。而第三支柱尚处于起步阶段,截止2020年末,共有23家保险公司参与个人税收递延养老保险试点,保费规模为4.26亿元,占比仅0.004%。过度依赖第一支柱导致我国财政支付压力较高,部分老龄化较严重省份日渐面临养老金储备不足的问题,有必要加快完善养老第三支柱的发展。

3. 银行理财具有普惠性,发展养老业务具备“先天优势”

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以普惠金融定位的银行理财有广泛的个人客户资源以及遍布全国的分支机构和成熟的理财顾问团队,能够极大地拓宽养老理财产品的覆盖面。特别是理财子公司设立已两周年,在公司治理、战略规划、人才建设、产品管理等方面规范转型,与母行和其他关联方之间建立严格的风险隔离机制,在清晰的监管政策下发展,具备开展养老理财业务的客观条件。9月10日,养老理财试点正式落地,在监管的统一规制下,银行理财有望成为我国养老第三支柱的中坚力量,促进第三支柱养老金融产品丰富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为什么要发展养老理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