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老第三支柱建设时间较短,居民养老储备意识不强,账户制度及税收优惠政策还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短期内或难以建设出类似美国等发达国家成熟的养老第三支柱体系,但银行及理财子作为我国发展养老金融的中坚力量,若能充分发挥其“先天优势”,将大力加快我国养老第三支柱的建设。结合国内养老理财的发展现状和美国养老第三支柱的发展经验,我们对未来养老理财的发展思路进行了探讨,从产品创设和政策监管两方面总结出以下建议。

(一) 产品创设层面

1. 避免同质化,发行真正具备养老功能的产品

在产品设计上,要避免同质化,不仅要冠以“养老”之名,还要真正实现“养老”之意。一是可以适当延长产品期限,国际上十年期以上的养老产品非常普遍,可以探索并借鉴海外成熟养老目标基金的产品创设思路,设计不同目标到期日的系列产品,真正满足不同年龄层客户全生命周期的养老金投资需求,并结合我国市场特征进行改造,增加养老理财的可实践性。二是完善产品的申赎制度,设计市场化、人性化的申赎规则,要有灵活的赎回机制,能够一定程度上满足客户的流动性需求,但同时也要保证资金投资运作的长期性,允许客户提前退出产品,设置一定的提前赎回费率,引导客户长期持有养老理财产品。

2. 提高投研能力,研发多元化资产配置策略

为能真正满足养老需求,养老金通常是长期投资,在牺牲流动性的同时一定要保障投资收益的稳定并力争提高收益,这需要在产品的投资端上要下足功夫。一是建立专门的投资研究团队,优先配备具有五年以上资产配置经验的投研人员。二是在投资策略上,研发多元化资产配置策略,能够有效平衡客户不同生命周期内的投资需求,达到长期投资的目标收益。三是加强资产多元化配置中的风险管控机制,做到有效识别风险,控制极端风险出现的可能性,让养老金投资的长期表现更加稳定。

3. 研究零售客群数据画像,提高养老理财产品适配性

面对数字化转型趋势,银行及理财子应加大创新科技应用,精准客户画像,做好目标客户分析,提高养老理财产品的适配性。一是充分结合既往丰富的“类养老”产品发行管理经验,深入挖掘客户需求,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养老理财产品,对投资者风险偏好、生命周期等个性化因素全面分析,实现定制化养老理财产品。二是充分发挥银行网点的社交与生活服务属性,可以将理财产品和养老服务相结合,将养老规划、投资顾问等服务嵌入到理财产品销售过程中,为客户带来更多价值。

(二) 政策监管层面

1. 推动个人养老金账户制度建设

建立统一的个人养老金账户制度,让居民可以在政府允许的金融机构开设具有唯一性的养老金账户,通过此账户进行年金缴存和投资,并在制度建设中要考虑账户的安全性和便捷性。个人养老金账户要让居民能够方便地购买、使用,且在账户存续期内可以自主选择投资符合规定的金融产品,最大化提高居民管理个人账户的便利程度和个人养老金的投资效率。同时,还应严格控制个人养老金的提取时间,原则上应于退休后领取,但可以设计必要的提前领取制度。

2. 扩大第三支柱税收优惠力度

完善养老第三支柱的税收激励政策,给予养老理财一定的税收优惠,能够激发居民储存养老金的积极性。政府可以发挥制度设计的优势,基于我国国情,并结合我国税收状况,在第三支柱养老金的存缴、投资及领取环节设置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3. 加强养老金融投资者教育

我国居民养老金储备意识不足,传统上依靠子女养老。建议从国家层面采取政策,进一步加大金融知识普及和投资者教育,强化养老第三支柱政策宣讲,引导居民树立养老储备意识,培养长期投资、积累养老金的理念。可以建设官方的专业网站,以文章、视频、问答等多样化的形式提供投资者教育,让居民更好地了解养老第三支柱的内涵。引导居民关注、了解养老理财产品相关信息,结合自身养老需求、风险偏好等特征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进行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关于未来养老理财发展思路探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