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乃篪说,时间储蓄的本质是志愿服务,志愿服务精神是关键。实践中,大部分志愿者的初衷并非为了积分。但通过一定程度的激励,能盘活社区及周边资源,让参与者在活动里潜移默化地感受志愿服务的魅力,营造社区良好的公益志愿服务氛围。

在各地的探索中,新的“时间银行”模式不断涌现,服务内容也从“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拓展到“全人群参与”的养老和社区志愿服务。在北京市一刻公益社区发展服务中心工作的姜雪说,根据一刻公益的模式,志愿者服务不仅局限于老人照护,更主要的是满足社区居民需求,如开展社区环境整治、健康讲座等。在兑换机制上,社区居民参加志愿服务后累计积分,可用积分从签约的商户处获得优惠的服务和商品,形成平台发布任务、志愿者参与活动、平台核算服务时长、通过加盟商户换取优惠服务与实物的模式,从而反哺志愿者。

姜雪认为,目前一些社区也有年轻志愿者加入,但整体来看,活跃度仍然较低。“年轻志愿者因工作、家庭等原因,时间往往很紧张,还需要考虑如何建立更加灵活的志愿服务形式和岗位,激励年轻志愿者参与进来。”

“如果志愿者能懂点医学知识、掌握一门技术,在老人需要时更能帮到点子上。”罗瑞涛说,去服务对象家里,遇到老人受伤、WiFi停用、手机不会操作等难题,不少年龄大的志愿者便“摸不着头脑”,这就需要更多有技能的年轻志愿者加入。目前,罗瑞涛所在的服务团队,志愿者年龄多集中分布在55岁至70岁之间,年轻志愿者数量偏少。

“扩大志愿者群体,招募年轻人加入,需要不断提升‘时间银行’的吸引力。”青岛唯老汇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赵阳说,“前期我们做了大量宣传工作,但是效果有限,部分老人仍然抗拒,担心遇到诈骗。”赵阳坦言,要想提升老年人对“时间银行”的接受度、信任度,还需要政府搭好桥梁,发挥主导作用,通过采取村干部、社区干部带头入户走访等形式,敲开更多老年人的“信任之门”。

陈功表示,“时间银行”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力量协同参与,倡导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文化,提升社会对互助养老以及“养老储蓄”的重视,引导公民积极参与“时间银行”互助养老。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倡导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文化,提升对互助养老以及“养老储蓄”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