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年中,青岛积极探索“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模式,将储蓄和激励机制引入养老服务中,走出了一条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的养老之路。

“今天我为别人服务,将来别人为我服务。”67岁的刘爱民在没注册成为时间银行志愿者之前,就热衷于各种志愿服务。这两年每天中午,她都会为辖区老人上门送餐。“我觉得这个时间银行非常好,在我自己能创造价值的时候,就多为其他需要帮助的老人提供服务。等将来我行动不便的时候,也可以从时间银行里支取时间,兑换服务。”刘爱民告诉记者,她在“银行”里为自己储存了不少“时间币”,时间银行不但能缓解养老服务人员需求紧张的矛盾,而且能激发更多人加入到养老服务的行动中。

在我们的采访中,像刘爱民一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他们中,既有退休在家的低龄老人,也有在职的年轻人……青岛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负责人曹齐介绍,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为7053人,服务对象10404人,服务时长共计6988.25小时。曹齐表示,“时间银行”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多方力量协同参与,“明年,我们将开展多站式社区活动,发挥‘邻里互动’特色,引导公民积极参与‘时间银行’互助养老。”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时间银行:探索互助养老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