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养老诈骗?

养老诈骗是指假借养老之名实施诈骗、骗取公私财物的违法犯罪行为,常见的养老诈骗类型:

一、宣称“以房养老”

不法分子用“以房养老”名义诱骗老人抵押房产,诈骗资金,以国家政策名义掩盖非法集资的本质,打着有高收益回报等旗号诱骗老年人办理房产抵押、诈骗资金,再把借来的钱拿去买其所推荐的理财产品,部分老年人最终失去了房子,还背负贷款。

二、销售“养老产品”

一些企业不具有销售商品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销售商品为主要目的,采取商品回购、寄存代售、消费返利、免费体检、免费旅游、赠送礼品、会议营销、养生讲座、专家义诊等方式欺骗、诱导老年群体,实施非法集资的行为。

三、投资“养老项目”

不法分子抛出高回报承诺吸引老年人,惯用承诺高额分红、保本高息、预定养老服务等说辞,诱骗老年人投资所谓“养老服务”项目,收费名目五花八门,如“贵宾卡”“会员费”“预付费”等。这些机构没有能力提供所承诺的养老服务,获得资金后运作、流向不透明,有很高的集资卷款跑路风险,一些老年人的养老钱被不法分子诈骗。

四、提供“养老服务”

迎合老年投资人的养老需求,以投资养老基地、旅游考察、预售养老床位等项目为名,将老年客户诱骗至所谓养老基地、福利院进行参观、游玩,描绘养老项目的未来,进而以预售养老床位等名义非法集资。

“擦亮眼睛”

识别犯罪分子常见套路

一:免费礼品引诱老年人参与活动、讲座

检方提醒:天上不会掉馅饼,这种免费赠送的骗局就是抓住了贪便宜与从众的老年人心理。

二:打亲情牌博取老人信任

检方提醒:不要接受陌生人无缘无故的情亲关心,这种亲情套路,就是为了博取老年人的同情、让其感受到温馨、幸福,从而掉入温柔陷阱。

三:高回报忽悠老人投资

检方提醒:遇上保本保息、高而回报,一定要谨慎行事,许多诈骗集团抓住老年人就是抓住老年人希望赚取高额资金的心理进行诈骗。

如何防范养老诈骗?

一、不宜有赌博心理而冒险入局

消费者要树立理性投资理财观念,切勿轻易相信所谓的“稳赚不赔”“无风险、高收益”宣传,不要投资业务不清、风险不明的项目。牢记“保本高收益”很可能就是金融诈骗。

二、谨记选择正规机构

购买理财投资产品应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正规机构和正规渠道。建议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群,在购买投资理财产品前,多咨询正规金融机构的专业人员,多与家人商量,对投资活动的真伪、合法性进行必要的判断和了解,防范不法分子诈骗侵害,警惕非正规机构的疯狂营销揽客行为。

三、注意提防集资诈骗套路

集资诈骗多有“击鼓传花”和“庞氏骗局”特点,往往是以新还旧,缺乏实际业务支撑和盈利来源,不存在与其承诺回报相匹配的项目,容易发生卷款跑路、资金链断裂等风险。不要被“保本高息”“保证收益”等说辞迷惑。

四、注意保护个人信息

在日常生活中增强个人信息安全意识,慎重对待合同签署环节,不在空白合同签字。不随意提供身份证、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以防被冒用、滥用或非法使用。若发现疑似非法金融活动,可及时向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报案或向有关金融监管部门反映情况。

养老诈骗举报线索范围和举报方式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工作部署,确保专项行动取得成效,酒泉市人民检察院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办公室现特向社会公布检察机关养老诈骗举报线索范围和举报方式,广泛接受群众举报。

举报线索范围:

——以提前预定养老院床位、照顾陪护等名义,诱骗老年人提前预付费用的诈骗犯罪;

——以“投资养老”名义,提供住宿餐饮、观光旅游,免费鉴定“收藏品”、高额利息等为诱饵诱骗老年人投资的诈骗犯罪;

——以“以房养老”名义,诱骗老年人签订虚假合同,通过担保、质押等方式抵押其房产实施的诈骗犯罪;

——以代办“提前退休”“养老保险”名义,收取材料费、好处费实施诈骗;

——以“养老帮扶”名义,利用微信建群,以传销手段层层发展下线,向老年群体收取会员费、材料费、报单费等实施的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

——以“养老保健”名义,通过虚假宣传、夸大食品、保健品功效,向老年人群体高价销售伪劣商品的诈骗犯罪。

免责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网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

本文地址:【酒检 · 反诈宣传】养老诈骗套路多,提高老年防骗“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