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针对老年人实施的诈骗层出不穷
老年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如年轻人
又由于信息获取渠道相对单一
对信息的分辨能力不够
面对各类新式骗局
更容易落入不法者的圈套

一、不合理低价游诈骗

诈骗分子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老年人旅游,然后通过强制、诱导、忽悠、捆绑销售等手段,诓骗老年人以高价购买假冒劣质保健品、奢侈品等,或者途中变相增加各种高额费用

防诈提示:

老年人一定要学会甄别旅游机构的资质主动拒绝“不合理低价游”,不盲目追求便宜签订正式旅游合同,对自己不能辨别真假的物品谨慎购买,在旅游消费时,务必索取发票、收据等凭证,以便事后维权。

二、艺术品、收藏品诈骗

艺术品诈骗的重点目标是老年人,不法分子就是抓住了老年人喜欢收藏东西,但又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不会辨别真伪,就以“高价收藏”作为诱饵来吸引老年人购买。为促成老人最终付款,骗子还会安排专人扮演“托儿”的角色,在此骗局中大都会承诺“回购保本+合同保障”等手段,通常情况下,有了溢价回购的承诺和合同保障,很多老人最终同意付款。

防诈提示:

拍卖藏品、艺术品,要认准有拍卖资质的拍卖公司及艺术品经营公司,正规拍卖公司在藏品未成交之前不会向买家收取任何费用。如果需要签署藏品回购合同时,建议寻求律师帮助。老年人参与收藏品投资或者拍卖时,不要轻信电话、网络、电视推销,谨防所谓“拍卖公司”“艺术品公司”的诈骗陷阱,发觉被骗要及时报警

三、保健品诈骗

老年人十分注重养生,诈骗分子借此诱惑老年人高价购买毫无用处的保健品,某些受疾病困扰的老年人会相信诈骗分子所说的各种“神奇”的偏方疗法。诈骗分子打着免费送鸡蛋、水果、小家电的幌子,租用专门场地向老年人宣传“保健产品”“治疗药品”,夸大产品功效诱惑老年人,从而实施诈骗。

防诈提示:

广大老年朋友们要正确认识保健品。注意保健品与药品的区别,任何保健品都不能治疗疾病;应理性对待商家的保健品促销活动,不要轻信商业广告夸大的宣传,对自己不了解的所谓“高科技”产品,不要道听途说、轻易购买。通过正当渠道购买,不要听取以销售商品为目的的宣讲。购买保健品时要到证照齐全有固定经营场地的正规商店购买,并注意查看该公司有无营业执照和相关资质,同时应注意索要和妥善保管购物发票和相关凭证。

 
 

如何预防养老诈骗?

 

01

不轻信

遇到能够说出自己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的电话、短信,要提高警惕,保持谨慎,遇到问题多和子女沟通,如有疑问及时联系公安机关核实。

 

02

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

不在陌生、不正规的机构、网站填写资料,妥善保护好自己的银行密码、身份证号码等关键信息。

 

03

不贪图便宜

不贪图小利,不轻信他人,牢记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打消“用小钱赚大钱”“吃小亏赚大便宜”“不劳而获”的念头。

04

不要轻易动钱

凡是要动钱的时候,一定找老伴、孩子或自己信得过的邻居和朋友,向他们征求意见,商量对策,必要时要及时报警。

 

05

警惕“各种讲座”

不要参加所谓公司提供的讲座、免费旅游、免费茶话会、免费参观等活动,不要盲目相信高额回报的宣传和所谓“公司实力”,防止陷入骗子的套路。

 

06

端正保健理念

要从正规的渠道获取科学的保健常识,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就医,不轻信所谓的特效药、神药、进口药,以防陷入“药托”的骗局。

 

07

及时处理

老年人平时要多关注新闻媒体、社区宣传栏、标语等,了解当前多发的各类诈骗手段,提高警惕,加强对诈骗伎俩的识别能力。如有发现自己受骗,及时报警或拨打12345热线反映违法行为。

免责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网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

本文地址: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丨转给长辈!附详细老年人防骗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