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苏宝银山东省保险行业协会科普专家团成员

中国人寿山东省分公司

主持人: 赵婉莹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主持人:“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大家好,欢迎收看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保险一点通》栏目。我是记者赵婉莹。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人口结构中60岁以上老人已经占到近1/5,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在进一步加深。随着老年群体的不断扩大,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涉及养老领域的诈骗也层出不穷。为提醒老年群体提高辨识能力,防范养老诈骗,我们特地请到了山东省保险行业协会科普专家团成员 中国人寿山东省分公司苏宝银 苏经理来到我们演播室和大家一起聊聊如何守住我们的养老钱,做到老有所依。

专家: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的观众朋友大家好,我是山东省保险行业协会科普专家团成员 中国人寿山东省分公司苏宝银。

近期,湖南、江苏、内蒙古等地通报了多起养老诈骗案件,据不完全统计,涉案金额超过了26亿元,受害老人超过6000人。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养老领域一些主要的诈骗手段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防范措施。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诈骗团伙盯上老年群体呢?首先,老年群体的消费需求不高,有固定的养老金收入和多年的积蓄,有一定的理财

需求;其次,老年人心地善良,对非法活动的辨别能力较低,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同理心进行诈骗;第三,部分老年人存在贪小便宜的心理,容易被虚假的高收益诱惑;第四,多数老年人不清楚如何辨别“公检法”等专业人员身份真伪,在电信诈骗中,很多老年人就是因为辨别手段不足从而上当受骗。

主持人:是啊,老年人常常看上的是一些理财等项目的高收益,但骗子看上的却是老人们手里的本钱。请苏经理给我们详细说说养老领域有哪些常见的诈骗手段?

专家:好的,近几年出现的常见的诈骗手段主要集中在以投资“养老项目”、宣称“以房养老”、“投资返利”,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等为名,来实施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

1.“投资养老”骗局:通过组织旅游、参观、讲座、赠送礼品等手段博取老年人的信任,宣称“投资后不仅可以享受利息,还能获得北上广、苏杭蓉等地的房屋居住权。投资越多,福利越好”。对于老年人而言,这种方式表面看起来一并解决了投资理财和养老享福的问题,但实际上所谓的“养老服务”只是骗子的噱头。

2.“以房养老”骗局:骗子会以“房产证在家没用,不如交给公司,每月可以获得高额利息”等类似借口,诱导老年人将房产抵押。实际上,骗子会将老年人的房产以高息抵押给职业放贷人,当骗子卷钱跑路后,留给老人的将是贷款公司和职业放贷人的债务催收和恐吓,甚至被逼卖房还债。

3.“投资返利、健康养生”骗局:这是最为常见的养老骗局。骗子主要是以高额利息来诱导老年人投资消费,通过组织免费体检、“专家”讲座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参与活动,借机推销非法金融产品或者能够“包治百病”“延年益寿”的虚假保健品。

4.冒充“公检法”骗局:骗子冒充公检法等机关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银行账户、医保卡被冒用,或者身份信息被泄露,涉嫌洗钱等违法犯罪,以此要求受害人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配合调查,进而实施诈骗。

涉及保险领域的主要诈骗手段有以下两类:

一是“代办保险”,骗子冒充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以代办“养老保险”“补办养老金”等理由,收取老年人的费用,诈骗受害人交纳的保险金。

二是诱导保单借款退保:骗子以高额收益的不法产品为诱惑,诱导老年群体通过保单借款、退保等方式获取资金,购买非法金融产品。部分骗子还利用老年群体对于手机APP的操作盲区,通过代其操作在保险公司APP上办理保单借款,其将资金转入不法分子账户,达到非法占有的目的。

主持人:那么老年群体应该如何防范诈骗?

专家:首先要多与老人交流、沟通,关心他们的生活动态和精神需求。许多案例中,骗子通常会瞄准老年人的情感需求,骗取老年人的信任,还让老人向家人隐瞒情况,如若发现被骗,应耐心劝导,立刻报警;二是老年人要提高自身防范意识,多通过报纸、电视等渠道了解一些诈骗案例,提高对各类诈骗“套路”的敏感度,提高对诈骗伎俩的辨识能力;三是要关注老人的消费情况,如果老人突然产生大量资金流出、频繁向子女要钱或在外借钱,很有可能已经陷入诈骗陷阱。

主持人:感谢苏经理,相信大家听完后,对养老领域一些主要的诈骗手段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我们也在此呼吁大家多关心、关爱老年群体,共同守护好老年人的钱袋子,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网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

本文地址:保险壹点通·专家访谈|擦亮双眼 守住养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