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我国老龄人口的不断增长,养老服务采购需求未来应该侧重哪些方向?恰逢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带来了不少关于养老服务方面的建议,给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定参考。

从居家养老服务迈向社区养老服务。“以居家养老为基础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是《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中的明确要求,也是我国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社区作为老龄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和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依托,当下面临着“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社会(社区)服务供给“不适老”之间的矛盾,需要以提升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供给能力为方向,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为此,全国政协委员彭静建议,尽快研究制订全国社区适老性评价标准和评估体系。该标准和评估体系应作为社区居家养老建设的重要依据和老年友好社区的发展指引,不断夯实提升社区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比如,社区通过电话通知、提醒家属探望老人,让家人与老人定期沟通,从社区层面督促家人对独居老人的关怀和关注。从社区层面整合志愿者资源,鼓励志愿者在社区奉献爱心,提供与老年人交流和谈心的服务,促进老年人与社会的正常交往,延缓其社会化程度的下降,提高生活品质。

把“文化养老”进行到底。提及养老服务,目前社会更关注的是“物质养老”,缺乏“文化养老”层面的思考。针对这一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图书馆研究馆员、紫金文创研究院研究员刘忠斌建议,加大老年教育公共财政投入,根据区域老年教育人口数量统一拨付老年教育工作经费,明确老年教育人均或班均补助标准。建立起老年教育经费保障体制,合理确定各级各类老年教育经费分担份额。同时,引入社会力量,放宽老年教育机构的准入条件,引导更多的企业、机关单位、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资金注入、嫁接课程、引入管理等合作办学方式共同举办老年教育。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探寻未来养老服务采购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