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实地调查老年人养老需求,进行评估,加快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培养专业服务人员,对接需求信息,依托社区服务中心(站)、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卫生服务中心等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健康、娱乐、文化、体育、法律援助等服务。开发合适的盈利模式。一是按服务项目收费;医疗可以刷医保,娱乐、游戏、演出可以收费,书画等文娱交流可以是会员制。

二是按健康管理方式收费:生活方式管理、疾病管理和灾难性伤病管理按季度或者按年度收费,形成管理闭环。例如:生活方式管理收费:单项或两项危险因素年龄≤60 岁、肥胖(BMI≧28)、血脂高的可以低收费。年龄≧50 岁、肥胖(BMI≧28)或者血脂高(TC、TG、Hdl、Ldl 偏高)、高血压Ⅱ级以上、糖尿病高危患者、1 个支架在10 年以下者是疾病管理中收费;年龄≧60 岁、肥胖(BMI≧28)或者血脂高(TC、TG、Hdl、Ldl 偏高)、有家族史、高血压级以上、糖尿病高危、支架10 年以上或者 2 个以上的支架患者、有慢性肾病或者肺栓塞、肾动脉堵塞、复合冠心病或者脑卒中患者是高收费。当然前提是专业技术要过硬。

社区临终关怀也是很值得推广的服务,中国素有做白事的传统。骨灰放在家里或者社区专门的场所,方便邻里间吊唁和安慰。对老人和家属都是温馨的、得偿所愿的服务。

养老服务是民生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方面,特别是医疗保健是养老的重要一项。

针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国家出了太多钱,开了太多会,走了太多弯路,却是收效甚微。截至目前智慧养老只不过是在企业的PPT里,在商家的APP里,健康软件也好,智慧穿戴也罢,都在少数人身上没有走进大众家庭。截止到2021年,家庭必备的医疗器械是体温计、血压计、血糖仪操作也不复杂,却没有走进糖尿病患者家中。大众的认知是血糖的测量比较复杂,治疗更复杂,去医院比较放心。2021版的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指出:糖尿病“简约治疗理念和去强化治疗策略”。加强老年糖尿病患者全方位、全周期的规范化综合管理。糖尿病更需要专业人士。各级主管部门看中的老年经济,社区养老服务的核心内容还是要赚老年人的钱。10年的运营结果是钱没赚着,服务中心成了麻将馆,成了某些人领国家补贴的渠道。

在居家养老服务的基础上,政府提倡的社区养老“六助”(公办民助)日间照料和托养功能(公办民营)以及试点居家社区养老示范区(县、市),只不过是政府出钱个人承包的社区麻将馆。有老年舞蹈队、书画室、艾灸、推拿等部门。但是来消费这些项目的人有毛病却并不是最需要社区照护的人,跳广场舞的更不需要政府管,至于培养养老服务方面的健康照护师,也是上课培训、点人数拿完补贴就没下文儿了。

媒体经常提到中青年阶层面临着巨大的生存与生活压力,对于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除了在资金上给予适当照顾之外,多数人是心有余力不足,无暇亲自参与对老人的日常照顾。政府关心老年人的幸福感是真心实意的,要把这个事儿交到专业人士手里也没错。“为民办实事儿”要办在哪儿才是真正为民办实事儿?老龄化是现实,人老了要花钱也是现实,但是怎么花钱谁来花?各个家庭自己有数。

影响需求的因素最主要的是能让人感知到的真诚的专业的有益的服务:如关于个人疾病的危险程度、治疗方法比较、推荐疗法的疗效和成本,个人判断疾病严重性的能力,独立处理疾病问题的能力,个人倾向西医还是中医,医保和商家有没有补贴也在考虑的范围内(国外商家就有),个人疾病在当地的患病率和治愈率等等都是决定是否消费的因素。

养老的重要支撑是大数据和保险,护理保险是提的最多的一项。日本在2006年就立法规定所有人必须按规定按项目参加体检,倘若经过体检评估存在疾病或者患病风险,由民政机构指定医疗或者卫生保健机构严格干预6个月,生理指标和行为改变的结果必须由医生、公共卫生护士、注册营养师共同认可。否则限制参与社会活动,费用由保险公司承担。说实话我们还没有找到养老产业的运营之道。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如何开展真正的老人需求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