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七普数据公布,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2.64亿人,占比18.7%,距深度老龄化顶峰仅仅一步之遥。随着中国老龄化发展问题越来越严峻,一场关于养老行业大升级,正在进行中。

我国养老情况目前现状

大部分人的养老意识还是缺乏的,中国65岁老龄人口数量世界第一,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有两个特点:一是速度快;而是人均GDP低。换一句话就是“未富先老”,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和医疗水平提高,平均寿命不断增加,根据专业数据预估表明,到2025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将达到78.3岁,人均寿命的增加,意味着老年人口积累不断升高,老龄化加深,而新生人口却不断减少。最新官方数据,2021年人口净增长仅为48万,出生率低于去年的8.52‰,60岁初老人群人口数量将会直线上升,那这么一大批人该如何养老呢?


未来养老可能要面对的问题

未来养老要面临几个问题,第一,60岁退不了休;第二,养老金可能会延迟领取;第三,老了还得继续找工作;第四,老了工作还不好找;第五,新生婴儿越来越少,退休人员越来越多;第六,养老金第一支柱,随着年轻人减少,社保已经越来越少,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大部分企业都没有,第三支柱,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很多人还没有意识。所以未来养老我们到底靠什么?

居家养老方式还是主流

首先呢,中国的养老主流还是居家养老,受限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大规模的集中设施养老不太现实,居家养老还是未来的主流养老方式。养老服务所需要的资源也必然是越来越多,最常见的比如家政资源、专业的介护资源、还有稀缺医疗资源,如果把老年人照顾好这些是必不可少的东西。

在二线城市中,养老护理员月薪超6000,高端养老护工月薪8000起包吃包住,有专业营养、护理专业技能的护工,甚至月薪过万,这薪资在二线城市来说也是高薪标准了。很多家庭都面临一个问题,将老人送去养老院又不放心,留在家里又怕照顾不到位,这目前是居家养老最大的困难。

养老院系统目前尚未完全成熟

根据新政全球基金发布了一组数据,即使不考虑通胀的情况下,从60岁退休后到80岁,一共需要准备的养老资金最少100万,这还是忽略了通胀。如果去养老院养老,每月大概需要多少钱呢?

根据北京一家养老院发出的收费标准,每月参考费用大约在5000-12000之间,也仅仅是一线城市提供最基础保障功能的养老院,实际上文娱及精神生活改善上还有很大的发展进步空间。养老院一个月几万的也有、几千的也有、甚至几百的也有,城市不同,条件不同,丰俭由人。但是对于老人来讲,可悲的是一个月五位数的养老院,如果是“无孩老人”,因为人性的问题,也很难过得好。

中国现在大部分养老院,养老床位都是近几年建立起来的,现在大部分养老服务机构都是赔钱经营。正因如此,我们才经常看到新闻中那些养老院的骇人事件,如果想让中国养老行业全面健康,只有建立在微利的基础上,才能可持续性良性发展。


政府规划把控国人养老大方向

如果选择在家养老,社区会和周边的医疗机构合作,向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上门服务,这样的好处是不用花大价钱去养老院,降低了养老成本,还能保留老年人本来的生活社交圈。养老是一个社会化和商业化并行的活动。

《“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中提出,“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老龄事业和产业有效协同、高质量发展,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加快健全,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格局初步形成,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要加大现有公办养老机构改造力度,提升失能老年人照护能力,增设失智老年人照护专区,在满足政策保障对象入住需求的基础上优先安排失能老年人入住。

“互联网+”智慧养老成未来养老新趋势

互联网与养老服务存在两种结合模式:一种以“综合养老服务平台”为基本特征,主要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建立聚合型的养老服务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解决老人的居家养老问题。将老人、子女、服务商同公司平台串联,最终形成一个“大健康+大生活”的互联网养老服务闭环。另一种为“垂直型”的互联网养老模式,通过智能手环、电脑终端等设备,远程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测,提前预防疾病风险,并指导老年人健康饮食、运动。目前,两种服务模式都处于起步阶段,服务模式、服务内容尚待完善,同时老年消费群体对智慧养老的需求也不成熟。

中国养老升级大势已起,更多发展需要我们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养老行业大升级后,我们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