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基金总经理杨小松认为,不同人群在养老理念上存在不同误区。老年人信奉“养儿防老”,但中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仅靠子女并不科学。中年人觉得“我有社保”,但根据企业职工养老金替代率计算,基本养老保险并不充分。青年人认为“养老离我很遥远,给我缴养老金,不如把钱发给我”,在结婚、生子、住房等压力下,更注重当期现金流,容易忽视长远的养老问题。

  华夏基金发现,投资者对养老目标基金的认可度有了明显提高,但仍存在两方面问题。首先,投资者基础金融知识仍需进一步普及。《中国养老金融调查报告(2021)》显示,近五成(46.2%)调查对象能够较好或很好掌握基础金融知识,但仍有超过两成(24.8%)调查对象的基础金融知识水平较差或很差,相当一部分投资者还无法正确理解复利、通货膨胀等基础概念。此外,部分投资者对风险收益的认知还不充分,仍对养老产品抱有“保本”期望。

  其次,投资者长期养老规划意识仍有待进一步增强。华夏基金表示,这也是导致目前我国养老目标风险基金整体发展更快,规模远超养老目标日期基金的重要原因。

  具体来看,华夏基金分析称,一是投资者仍更加偏好定开周期或最短持有期限较短的产品,对封闭期限较长的产品认可度不高,1年持有期养老目标基金的整体规模远大于3年持有期和5年持有期的产品;二是投资者仍更加偏好风险更低的产品,对稳健型养老目标基金的认可度更高,甚至将其作为银行理财的替代;三是养老目标日期基金致力于为投资者提供“一站式”养老投资方案,更加强调服务长期养老目标,在当前投资者长期养老规划意识还不强的情况下,个人投资者的投资需求还不充分。

  银华基金也提到,在实际推广过程中,不少投资者把养老金融产品简单理解为社保资金持有的基金,或是固收类定期兑付收益的产品。通过个人投资实现补充养老的理念仍需推广,如果配套政策出台,投资者教育与政策支持也可以相互促进。

  此外,就数据而言,中国居民储蓄中现金比率较高。根据贝莱德集团的调查,53%的中国投资者认为持有现金更安全可靠,仅有23%的人认为进行投资比较安全。这意味着,银行存款或是中国人传统的养老金储备方式,但银行存款很难抵御通货膨胀压力。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科学养老理念有待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