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

  (一)人口老龄化要求建设基金积累制养老保险。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在快速加深。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5%,在“十四五”期间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按照当前的发展趋势,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的占比可能在2035年达到20%,届时,我国将进入超老龄化阶段。

  老龄化对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造成的收支压力不断增大。对基于现收现付制的公共养老保险体系,其财务充足性取决于几类因素:交费水平、交费时间、养老基金投资收益率、财政补贴等收入因素;待遇水平、由退休年龄和预期寿命决定的待遇领取时间等支出因素。人口老龄化会直接增加养老保险待遇的累计领取时间,也会降低养老基金的投资收益率,还可能由于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的减少而降低交费水平。《意见》指出“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我国的商业养老金储备可计算为第二支柱养老保险资产和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资产之和。当前,我国商业养老金的积累规模和积累深度(定义为“商业养老金与GDP之比”)均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而商业养老金积累深度与国内生产总值(GDP)规模之间有正相关关系,因此,我国商业养老金储备水平与大国地位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二)积累商业养老金意义重大。从公共经济和社会保障的原理及国际实践看,在一国养老金体系的资产中,商业养老金是主要构成部分。社会福利好的国家其商业养老金积累深度通常较高,例如,商业养老金积累深度超过100%的国家包括丹麦、荷兰、冰岛、加拿大、瑞士、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新时期,在提高社会保障程度和发展福利社会的过程中,我国商业养老金可以优先着力发展。

  养老保险制度的资金积累也是国家经济治理的重要内容。养老保险负债是国家一大隐形债务负担,如果没有形成与之匹配的资产,国家的资产负债状况就会遭受负面影响。例如,仅因为考虑了养老保险问题,日本和德国政府的净资产就“由正转负”。从部分国家的养老保险支出与GDP之比(见表)可以看出,商业养老金积累状况好的国家在应对养老保险问题上更为从容。

  我国在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老龄化是需要关注的一个关键变量。除冲击养老保险制度之外,老龄化对经济社会还有多种深远影响,一是劳动年龄人口的占比甚至绝对数都在下降,直接创造财富的人数在减少。二是老龄化降低了全社会的储蓄率,不利于促进投资。如果经济体没有从外部借入资金的话,老龄社会中的长期投资效率会降低,并且由于全社会的消费需求小于商品生产,通货膨胀率将上升。三是老龄社会中发展养老、医疗、保健、护理、休闲等产业的迫切性增强。针对这些问题,加快积累商业养老金均能起到积极的应对作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在中长期平稳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应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 促进在中长期平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