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徐州铜山,金秋晨曦康养产业园投入运营。该园占地86亩,建筑面积7.9万平方米,总投资4亿元,是集康复、保健、养生、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多功能化、社会化、开放式医养结合型康复养老服务园区。

随着《江苏省“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的发布,1850万老年人将享受更多高质量养老配套服务。《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打造“苏适养老”服务品牌,着力破解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全方位、多层次提升养老服务整体发展水平,努力让广大老人的获得感成色更足。

“193.85万”,这是截至2020年末江苏徐州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数量。江苏是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省份,随着老龄化程度越来越深,养老服务亟需高质量发展。社区作为养老的重要一环,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近日,江苏徐州升级社区养老服务的实践答卷,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肯定。其中,徐州市云龙区、邳州市、铜山区、泉山区、鼓楼区共5个区(市)分批入选省民政厅、财政厅确定的省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创新示范地区名单,入选数位列苏北第一。徐州正通过一站式、集中式、积极式、文化式“四式”社区养老模式,打造“苏适养老”的区域样板。

城乡覆盖:打好养老组合拳

近年来,空巢、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量持续增加,徐州把做好养老服务作为民生实事,紧紧围绕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养老服务质量提升、发展社区居家养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力度大、措施实、质量高的政策。全力推进养老设施、人才队伍和养老服务组织发展,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致力做到全市统筹、城乡覆盖、布局合理,满足多样化需求。

10月13日下午,徐州新沂市养老服务中心院内热闹非凡,新沂市夕阳红民俗歌舞团来到这里,给老人们带来了歌曲、舞蹈、柳琴戏表演。看着踩高跷、舞狮子、划旱船等传统节目时,老人们被逗得哈哈大笑,掌声和欢笑声不时从院子里传出。新沂市养老服务中心是7家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中第一个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也是率先向社会老人开放的。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吴新凤告诉记者,这家养老服务中心有五保老人108位,主要来自港头镇以及新安街道和墨河街道,还有社会老人31位。

记者来到养老服务中心时,83岁的老人叶旭光正在阅览室看书。“在这生活很好,我们弹琴唱歌跳舞,玩得很开心,现在活动每天都很多。”叶旭光对记者说,“我不是五保老人,但一直是一个人生活,看到新建的养老服务中心很好,我想着住一个月试试,没想到来了就不想走了,已经住半年多了。”

通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徐州新沂市镇两级把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力推动,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由原来的不足15%提高至目前50%以上,失能半失能五保老人实现100%入住。和全国各地一样,新沂老龄化问题日益加重。新沂市现有60岁以上老人19.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7.7%。面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完善和创新新沂市养老服务体系成为重中之重。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在满足政府兜底保障职能的同时,还为中低收入家庭的高龄、独居和失能老年人提供普惠型养老服务,同时增设社区托养、日间照料、居家养老服务功能,有效满足了社会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形成社区、居家和机构“三位一体”养老综合体,实现了供养、托养、医养等养老服务的有机结合,公共养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新沂市民政局局长陆宝芹介绍,新沂市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使资产得到充分利用。原农村敬老院占地面积大、空余床位多,大量设施资源闲置,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成后,充分发挥辐射作用,实现了资源集约利用,特困人员应住尽住,床位使用率达80%以上。养老市场活力得到有效激发。改革前,新沂养老服务市场发展相对滞后,供需矛盾突出,一方面敬老院大量床位闲置,另一方面社会老人“一床难求”。改革后,民营资本纷至沓来,上海九如城、江苏汇乐集品牌高端养老服务企业纷纷进驻新沂,激活了养老市场。建设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是新沂市从解决农村敬老院问题入手,按照兜底线、补短板、建机制、优服务的总要求,创新体制机制,加大资金投入,走出的一条“以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助推农村敬老院转型升级”新路径,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新活力。

多方融合:探索养老新模式

当前,徐州泉山区初步探索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新路子,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生活圈,在全市居家和社区养老试点改革中被评为优秀等次第一名。全区10家社会办养老机构均以嵌入医疗机构(或设置医务室)、与社区医院合作、与二级以上医院签约合作等方式完成了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建设,其中9家养老机构分别与市医保中心签订长期照护险业务,减轻老人及其家庭的经济压力。

探索“物业+养老”服务新模式,充分利用物业服务企业常驻社区、贴近居民、响应快速等优势,物业服务企业内设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部门,可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行、助医、生活照料看护等多元化定制养老服务。同时,开展区域连锁化运营管理,将辖区内社区养老责任片区科学地划为四大片区,片区内所有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统一由区民政局组织运营管理,将责任片区内站点运营、政府购买服务、家庭养老床位建设等实施打包,统一组织招投标工作,实施区域连锁化运营,实现资源有效整合。

徐州铜山是老年人口大区,更是农村老年人口大区,在全区老年人口中,农村老年人达到15.8万。本着“强化托底,保障基本”的原则,近年来,该区累计投入近7.5亿元,新建徐州金秋晨曦康养产业园、同福颐养院区级养老服务综合体示范基地;在城市周边新建张集、刘集、汉王、黄集、棠张、利国、伊庄七个片区养老服务中心,改造提升5家农村敬老院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

通过推进示范性养老机构运营机制改革,进一步优化养老资源配置,大力推进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区财政、社会资金共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铜山区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占地40亩,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床位500张,成为集养老、医疗、康复护理、精神关爱为一体的托底养老服务机构,为农村分散供养和城市“三无”人员提供护养、护理等服务,对失能、半失能的特困人员实施托底帮困。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共建、多方参与、统筹兼顾的原则,大力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驿城敬老院改建项目和金秋晨曦康养产业园先行开展“医养结合”试点,两家养老服务机构在寻求转型发展道路上,坚持以“先治后养、医养结合、兼顾康复、持续照料”为原则,实现了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

智慧养老: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徐州市铜山区居家养老供给从实际出发,尊重老年人意愿,着力构筑全覆盖、多层次、多支撑、多主体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统一规范居家养老服务建设标准。今年初,铜山区出台了城乡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在原“六室一场所”的基础上提档升级,新增助浴室、医疗卫生室、志愿者活动室,丰富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打造铜山特色的“九室一场所”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按照“标准高、功能全、示范强”的要求,精心打造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示范点。在铜山、新区两个街道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铜山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檀香山南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上海路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新区街道托龙山社区和麦楼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五个市级居家养老示范工程。

在徐州铜山,这里正重点打造金秋晨曦康养产业园、同福颐养园、铜山区养老服务中心等区级养老机构,乡镇将中心敬老院全部转型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村(社区)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自然村建设居家站点,形成“四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打破公办、民办养老机构的藩篱,探索养老机构服务居家养老模式,养老院向居家养老延伸的机构达到30%以上。发挥养老机构设备专业、技术专业等优势,让居家老人也能享受到更专业的服务质量,并将养老服务资源向高龄、空巢、独居老人和失能、失智、失独老人倾斜。将敬老院转型发展与居家养老资源共享,打造镇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着力构建“互联网+养老”体系,整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与各类养老服务资源,探索“智慧养老”模式,建设15分钟养老服务圈。搭建以养老管理平台、区级养老服务呼叫平台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实施动态人员准入准出制,采取线上监管、线下服务的模式,老年人通过一键通、拨打服务热线或登录中心网站网上留言等方式,向呼叫中心发出需求信息,企业接单后联系最近的服务人员在15分钟内上门服务,呼叫中心跟踪回访评价定期结算费用,采用“平台+服务+老人+终端”的智慧模式,通过24小时客服中心及信息化平台,架起老人与政府、服务机构、家属子女、服务人员互联互通的桥梁,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全天候智能监测预警、提醒服务和上门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江苏:徐州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让193万老人获得感成色更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