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目前,珠海市已建成镇街居家社区养老综合服务中心24处、村居居家养老设施306处、长者饭堂235处,在运营养老机构23家,每千名户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6张,基本建成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参加珠海电厂建设落户珠海

86岁老人说:“这里很温暖”

“这里很温暖,前段时间因为疫情,服务中心暂停了一段时间,开放后老人们重新相聚,感情更加深厚了!”家住梅华街道翠东社区的吴毅强爷爷笑着说,梅华街道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就是他的第二个家,工作人员就像自己的儿女一样亲切,老人们在这里过着幸福的老年生活。

吴毅强和老伴。

“虽然我2008年才在珠海买房落户,但说起和珠海的缘分,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40年代啦!”吴爷爷祖籍福建,在江西从事电力工程工作,退休后移居珠海养老。别看老人家今年86岁了,可是回忆起初次来到珠海的情景,依然滔滔不绝。1946年前后,吴爷爷跟随家人迁居至澳门读书,曾经在学校组织的一次秋游活动中,从拱北过关进入珠海野餐。

上世纪90年代末期,吴爷爷从江西退休之后被返聘到广东,先是参加了珠海电厂第一期工程的项目监理、监造工作,后来又参与筹建金湾区平沙镇一家电厂。“那时我们住在南水镇,闲暇时会去斗门、高栏港等地逛逛,感觉珠海一天一个样,变化日新月异。”吴爷爷笑着说,第二次来到珠海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自己也十分看好珠海的发展势头。

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享受多重照顾

“大家在一起就像亲人一样”

在珠海工作期间,一方面出于便利性的考虑,一方面被这座城市优美的自然环境所吸引,到了2008年,吴爷爷决定正式买房定居珠海。当初,吴爷爷和老伴平时最爱去的就是情侣路,吹吹海风、看看海景,生活得十分惬意。吴爷爷爱唱歌,还参加了街道组织的合唱团,平时参加训练,节假日登台演出,生活充实有趣。

吴毅强老人演唱歌曲。

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伴身体也大不如前,老两口的吃饭问题成了一块心病。刚开始,老两口相继在家附近一所高校和一间护老中心的食堂短暂就餐,后来出于种种原因均未能持续。直至2019年8月,梅华街道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正式运营,长者饭堂、舞蹈室、书画室、康复理疗室样样俱全,吴爷爷和老伴的忧愁一下子烟消云散了。

中心运营之初,吴爷爷每天早上从家里过来参加老年学堂的活动,中午在长者饭堂用餐。“两个老人家买菜、做饭、洗碗很麻烦的,这顿饭解决大问题了!”吴爷爷介绍,“长者饭堂每天的菜式都不一样,两荤一素一汤,政府还有餐补,好吃不贵,大家在一起边吃边聊也很开心。”每天吃完午饭后,吴爷爷就在中心的休息室睡个午觉,下午再和老伙伴们一起参加文娱活动,一整天的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多姿多彩。

资料图(珠海传媒集团 吴长赋 摄)

“我最近还参加了电影赏析班和养生保健班,上午、下午各一场,无缝衔接。”吴爷爷笑着说,之前因为疫情,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暂时关闭,工作人员也有上门送医送药,恢复营业后,还组织老人们学习使用手机,非常实用贴心。“活到老、学到老,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人们来到中心,健康得到了细心的呵护,结识了许多新朋友,还能跟上时代发展学到新知识,大家在一起就像亲人一样和谐幸福。”吴爷爷说。

打造民生幸福样板城市

基本建成养老服务体系

据了解,梅华街道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作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心,以“社工+医护”方式探索养老服务,从饮食到兴趣培养、从康复治疗到上门服务,老人们在这里可以享受多重照顾。目前,我市已建成镇(街)居家社区养老综合服务中心24处,村(社区)居家养老设施306处,长者饭堂235处。我市在运营的养老机构23家,其中公办8家、公建民营5家、民办10家,每千名户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6张,基本建成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打造新时代养老服务新格局。

资料图(珠海传媒集团 吴长赋 摄)

今年,我市将市级养老机构建设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已建成公办养老机构8家,在建公办养老机构5家,正在开展项目建设前期工作1家。预计2022年,我市养老床位有效供给将大幅增加;建成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330处,实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100%城市社区、90%农村社区。

资料图(珠海传媒集团 张洲 通讯员杨玲 摄)

“在珠海养老让我体验到了深深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听说珠海正在打造民生幸福样板城市,我很期待!”吴爷爷深有感触地说。最近,他特意作诗一首——《居家养老在梅华》:“我的家,在梅华阳光花园。那里有,琴棋书画;还有那,亲人安排的理疗、刮痧。我的家,在梅华阳光花园。那里有,老龄挚友;还有那,医养结合的亲人牵挂!……”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珠海: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全力打造新时代养老服务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