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一人失能,全家失衡”,这句话深刻反应了失能老人家庭的不易和艰难,失能老人固然很痛苦,但其亲属及护理人员心里更是苦不堪言,生活的重担都压在他们身上,所以我们不仅要关注失能老人,更要关心其亲属护理人员。今天阿正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吧!

首先呢,要想老人康复地更快,那就需要了解几条老人的护理建议。

一、失能老人的护理建议

(一)建立舒适的居住环境

失能老人的居住环境一定要清洁、整齐、安静,应尽量以老人的方便、舒适、安全等条件为准。房间要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阳光要充足,有助于缓和老人心情和加快康复过程。

(二)日常基础护理至关重要

1、保持床铺平整、清洁、衣服干净舒适 老人的床单、被套、枕套等床上用品要经常更换、清洗。老人衣着要宽大柔软,领扣、腰带要宽松易解、不影响呼吸。

2、做好晨晚间护理 晨间护理可促进老人血液循环,保持口腔卫生,使老人感到清洁舒适,有利于预防并发症。晚间护理可使老人放松,舒适,清洁,促进睡眠。

3、做好床上喂饭和饮水护理 对卧床不能自理者做好床上喂饭工作,护理者喂饭前要洗净双手,喂饭宜慢,不能进食需要经胃管鼻饲患者严格按照鼻饲流程进行,严格计算每日营养液、食物匀浆、水的入量。对于消化吸收功能较差患者可根据医嘱给予营养泵持续泵入胃肠营养液。

(三)长期卧床病人主要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1、预防足下垂 下肢瘫痪者极易形成。足部应给予支持,冬天保暖时,应注意到棉被对足,指导和帮助老人锻炼踝关节,避免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膝关节畸形的预防:膝关节下放垫子,可防止膝肿胀和关节过度伸展(膝反胀),时间不可过长。每日数次,防止膝关节屈曲挛缩。
2、口腔护理与预防呼吸道感染 卧床老人体弱,免疫力减退,抵抗力降低,呼吸道和肺部的防御能力减低或减退,易发生吸入性、坠肺性肺炎。对于卧床的老人,有时漱口比刷牙显得更重要。因此,要求卧床的老人在就餐后一定要漱口,病重或吞咽有困难的病人(中风,脑瘫)等,因疾病或其他原因自己不能漱口的老人,护理员每日需遵医嘱2-3次为老人做口腔护理,彻底清除口腔内细菌。
3、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长期卧床老年人,呼吸道分泌物不易咳出,因此,应鼓励老人做深呼吸及有效咳痰,每次翻身时叩背促进痰液排出,叩背时手呈背隆掌空状,从肺底向气管方向逐渐叩,自下而上,从外向内,每次10余下。
4、皮肤护理防止压疮 对于长期卧床的老人使用柔性翻身智能床,使受压部位气血运行通畅,但是仍需要定时翻身。白天每2小时翻身一次,夜间不超过3小时翻身一次。因老年人皮肤弹性差,特别是长期疾病消耗,病人消瘦,皮下脂肪少,肌肉萎缩。


5、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 卧床的时候要抬高患肢,高于心脏的水平,以减轻患肢的水肿,老人要正确的认识疾病,保持一个乐观的情绪,积极的面对疾病的治疗,另外家属也要经常和老人沟通,使其消除紧张感,积极的面对治疗。

(四)大小便失禁病人的护理对策

长期卧床且又患大小便失禁,护理中对感染性疾病应及时抗感染治疗,做好心理护理必不可少,基础护理技巧也是很重要。让老人使用带有助便集便的护理床,如厕完成后,直接扔掉排泄物,也不需要二次清理,特别方便。
首先要分析老人的年龄,病情,失禁的原因、时间(晨间、晚间)等,根据分析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如果老人清醒,但虚弱无力,不自主地排泄大小便,这类情况可通过观察老人的二便规律,再根据规律设定安排二便护理计划,做到有目的,有准备的主动护理,减少在床上排尿便的次数。如果效果不好,可根据实际情况留置尿管,每天进行1-2次尿道消毒,按留置尿管常规护理。大便要及时清理,适当涂擦鞣酸软膏等保护肛周皮肤。

(五)饮食要合理搭配

失能老人的身体抵抗力差,应在饮食方面加强营养,给予营养价值高,易消化的高蛋白饮食。由于老人长期卧床,活动量小,肠蠕动减少,很容易引起便秘,所以,在补充营养的同时,要注意粗纤维食物的补充。

加强肢体功能锻炼

失能老人要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护理人员应帮助其进行功能锻炼,每日对全身肢体进行按摩,手法要轻柔。可以给老人使用正仁慧康的电动护理床,站立康复功能可以让老人站起来,进行全身的训练,防止产生肺部疾病。老人不能进行主动运动时,每天进行床上被动操作的锻炼。

总之,要特别重视对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最大限度的减轻老人的痛苦、使他们在舒适温馨的环境中尽可能的提高生活质量。

在我们关心失能老人之余,还得多多注意老人的心理情况及困难,只有这样,老人才能更快的恢复,卧床生活质量也会提高,减少卧床痛苦。

二、失能老人亲属的心理状态及困难

(一)实际上,照顾一个失能老人的难度,远远大过于同时照顾两个婴儿。而失能老人最大的麻烦在于,他是有成年人的思维,如果是头脑清楚,长期的生活不能处理会让他自卑内向,如果是头脑不清楚,就更麻烦,面临的可能是治疗不配合,护理不配合。

(二)身体疲惫,经济花费亲属抑郁焦虑情绪明显高于失能人士,调整工作时间甚至辞职,严重影响亲属的社会发展及经济来源,亲属照顾者年龄越大或身体功能越差,身心精力不足,照顾压力越重。

(三)女性往往承担照顾失能人士的责任,是照顾的主体。由于身体素质弱,心理敏感等特征,更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情感障碍,比男性承受更多的身体和情感上的负担。

(四)高文化程度的亲属照顾者更善于主动寻求疾病相关知识和照顾技巧。自我效能和应对能力增强,从而减轻其照顾负担。照顾者家庭日均收入的19%-35%用来支付患者的健康相关费用,而照顾者因照顾患者每周平均约4天无收入来源,经济压力沉重。在农村,由于医疗保障体系和照顾资源的欠缺,亲属照顾者经济压力更显著。

(五)亲属与患者关系越亲近,和患者同住,责任感越强,照顾时间,精力投入越多,身心负担越重。老人失能的时间越长,日常生活的依赖程度越高,护理难度越大。

(六)目前亲属照顾者为需要赡养老人和抚养孩子的”夹心族”,加上社会多重角色压力,照顾行为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主要包括:工作的减少或丢失,对孩子照顾质量降低及婚姻关系不和谐等。

三、解决亲属照顾者的照顾困难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失能人士家庭亲属照顾者承受着巨大负荷,已影响到照顾者和被照顾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通过对老年失能人士照顾者的分析,可以引起护理人员、社会和政府的关注和思考。提供诸如健康教育,社会支持,培训等服务和政策。养老护理床不断在普及,不久的将来,更需要突破以家庭为单位,以女性为照顾主体的传统模式,提倡多主体参与,我们需要发掘更多的养老资源,利用电动护理床给护理人员减压,从而提高照顾者的照顾能力和照顾质量,缓解照顾负担,改善患者和照顾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家庭和谐。

四、养老机构失能老人的照护服务建议

(一)完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模式

我国长期照护保险正处于试行阶段,应通过借鉴日本、美国、德国等经验,以确保长期照护保险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景日泽等研究认为,将长期照护服务纳入财政预算,逐步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并由社会、个人共同分担保险费用,推动长期照护专项社会保险筹资体系的初步形成。

(二)建立养老机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

对比中美两国养老机构人力资源发展状况发现,我国与美国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存在差距。养老服务工作表面上门槛低,简单易行,实则是一项复杂并具有科学性的工作,养老机构必须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进而提高服务质量。

(三)完善养老机构服务标准和护理服务流程

我国学者通过借鉴国外养老机构日常照护的技术标准,完善我国相关实施标准及依据。比较美国、日本、英国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评估标准,建议系统化整合我国日常照护标准,完善基本框架,制定服务标准,细化服务流程。应积极关注养老机构长期照护的 新政策、新成果,在实践中做好评估、实施、修订、完善。

(四)综上所述,机构养老模式是目前形势下对失能老人照护的重要形式之一。应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 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素养,结合全国各地不同情况, 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的养老机构建设,从而实现失能老人照护工作的健康、稳定、高效发展。

这期关于养老的护理知识就分享到这啦,还想知道更多护理知识,戳戳下方,留言评论哦!关注阿正谈养老!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亲属是如何把失能老人照顾得那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