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区西渡街道关港村有两个“四堂间”。四堂,就是休闲的客堂、快乐的学堂、便民的饭堂、村民议事的厅堂。区养老服务发展中心(老年大学)主任范玉英说,现有的助餐点、日托所等养老服务难以深入到偏远地区,老年人特别恋家,不愿意住养老机构,为此,奉贤区民政部门积极探索农村养老新模式,整合各类资源,探索建立农村宅基睦邻“四堂间”,既为农村老年人提供了生活娱乐便利,又满足了农村老年人养老“不离乡土、不离乡邻、不离乡音、不离乡情”的情结,让他们的晚年生活始终拥有家园感、归属感、安全感和获得感。

“我们村有10个村民小组,我们就近开设了两个‘四堂间’,一个‘四堂间’可以辐射四五个小组,老人前去活动休闲也方便了许多。”关港村党支部副书记李春鸿介绍说,取名农村宅基睦邻“四堂间”,用的就是村里闲置的宅基房屋,由村里租赁过来,再投入资金加以履行,按照“政府牵头,企业赞助,村委负责、老人自愿”的机制,将老人们组织起来相互抱团养老。

69岁的余迪怡是关港村二组“四堂间”的“堂主”,每天一早要来开门、打扫,下午结束后还要再做好清理工作。“我在这个村里做了30多年的村干部了,张家长李家短,我都十分清楚,村里的人对我也很信任,就让我来做‘堂主’,所以,我组织的活动、安排的事项,大家都比较服气吧。我们这个‘四堂间’大约有150个平方米,一边是活动室,一边是看电视的学习室,还有玩棋牌的地方。屋内有厕所,屋后还有厨房。”说起村里的情况,余阿婆如数家珍:“我们二组60岁以上的老人共有69位,80岁以上的11位,90岁以上的4位。老奶奶喜欢做手工游戏,你看,墙上的布艺画,图案精美,做工考究,都是这些老奶奶的作品。老伯伯就比较喜欢看电视了,聚在一起就喜欢聊天,从村里的事一直聊到天下事,不到吃饭时间停不下来。现在上海农村也是年轻人越来越少,都到城里买房生活了,剩下的老人们天天待在家里没事情做,‘四堂间’成了他们每天最好的去处。”

63岁的朱秀龙已经搬到了奉浦的商品房里,每周有三天和老公一起开车回村,参加“四堂间”的活动。她说:“用我老公的话说,就是乡村‘一日游’。我们的根还在村里,离不开‘四堂间’,几天不来就会想念这里的老邻居们。我们在村里的自留地里还种着各种蔬菜,回来采摘些时令菜。”

范玉英说,目前奉贤区共建立了500个宅基睦邻“四堂间”,覆盖所有村委会。每个“四堂间”都有个“3+X”活动项目表,“3”就是量血压、理发、文艺演出,这些是经常性的保留内容,“X”是由各个点根据老人的喜好、村里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活动内容。农村宅基睦邻“四堂间”的养老模式,是当前社区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模式的有效补充,是破解农村养老难题的创新之举,不仅为政府减轻了压力,也使老年人得到实惠,对于农村地区的养老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调查点:奉贤区西渡街道关港村 最盼每天去“四堂间”坐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