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棋

7月29日,银保监会和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定养老储蓄试点工作的通知》,启动特定养老储蓄试点。

《通知》明确,自2022年11月20日起,由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在合肥、广州、成都、西安和青岛市开展特定养老储蓄试点。试点期限暂定一年。试点阶段,单家试点银行特定养老储蓄业务总规模限制在100亿元人民币以内。

四大行作为我国银行体系的“排头兵”,在客户资源、产品设计以及风险管控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选取合肥、广州、成都、西安和青岛五个城市作为首批试点,有利于兼顾各地区老龄群体的差异化金融需求,体现养老金融产品的普惠属性。

特定养老储蓄试点是基于我国公众储蓄偏好而创新的产品,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供给,与养老理财、养老保险和养老基金产品等形成补充,可以更好地满足公众对养老储蓄产品的需求。

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养老需求呈现多元化特征,这就意味着养老金融产品在风险和收益上必然要存在差异性。特定养老储蓄产品显然更适合风险偏好较低的客户群体。

从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到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的全面推进,再到特定养老储蓄试点展开,探路养老金融的步伐正越走越快。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逐渐凸显,居民养老压力进一步增大。根据2020年11月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第三支柱研究报告》预测,未来5至10年,我国预计会出现8至10万亿元的养老金缺口。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2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国务院出台《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意见》明确,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资金可用于购买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在政策利好推动下,养老金融无可置疑地成为金融业新蓝海,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布局。

多家商业银行已启动个人养老金账户管理制度建设等相关工作;保险公司对养老领域保持关注;基金公司积极完善产品线,个人养老金对渠道端初期的增量规模影响有限,但是个人养老金作为长期投资品,客户黏性更强,利于扩大品牌效应,衍生客户价值空间较高人员建立长期考核机制;券商抓紧部署业务所需的软硬件基础工作。

养老金融的最大特点就是普惠、长期与稳健,而银行、保险和资本市场可以发挥各自不同市场优势,加强行业协同与资源整合,探索新型养老产品和新兴养老模式,打造跨周期、长期限、多元化的资产配置模式和投资产品。

通过养老领域金融产品创新,持续开发专属理财、储蓄、基金、信托等具备养老功能的产品,切实发挥第三支柱养老保障的补充作用,更好地为养老领域提供丰富多元的金融服务。

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在“2022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表示,2021年以来,银保监会正式启动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目前已有23.1万投资者累计认购养老理财超过600亿元,总体开局良好、进展顺利,下一步将在充分总结评估基础上,研究适时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

可以预见,在更长一段时间内,布局养老金融蓝海,将为更多金融机构所孜孜以求。

免责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网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

本文地址:抢占养老金融新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