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基本国情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居民绝大多数表现出对政府提供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强烈依赖性。此外,可提供城镇职工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的企业、单位等覆盖的人群数量极为有限,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众多老年人口的退休养老需求问题。基于上,亟需大力发展我国的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市场,不仅能缓解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承担的压力,还能扩大保险需求的覆盖范围。

 

一、进一步推行税收优惠政策

 

从2012年八月开始,我国同意将新农村和城镇居民的社保统一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构成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一支柱社会养老保险,并且我国于2006年就提出覆盖全民的的社会保障体系蓝图。但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近五年内,我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逐年升高,而相对应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际领取待遇人数却无明显的上升趋势。

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对比,社会保障覆盖率显然没有达到全民化的程度。伴随着老龄化态势愈发严重的情况,我国政府用于全民社会保障的财政支出面临巨大压力,结合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本身的保障局限性,必须大力挖掘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空间。

我国已于2018年发布建立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但试点范围有限且试点适用对象有限,还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为进一步推行税收优惠政策,促进我国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可从如下角度出发:

1、补充完善商业养老保险的税优政策。根据参与群众的不同投保结果,面对不同的投保群体,可适当改变商业养老金收入免税和应缴纳税款的比例,并适当降低个人缴费税前扣除标准等,以此促进居民参与,完善相应的商业养老保险税收优惠制度。

2、拓展税收优惠政策的产品适用范围。目前,银保监会仅对在试点地区购买符合条件的个人养老保险产品实行税收优惠政策,适用的范围极为有限,而市场上存在众多不同性质的养老保险产品,为进一步体现税收优惠政策的可持续性,政府可根据不同地区、保险产品的特性、不同购买群体等采用灵活变通的差异化标准税收优惠政策,从而为更多的群体、单位带来福利,推动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稳健发展。

 

二、促进保险市场合规稳定发展

 

市场监管不仅对国家的改革发展有重要的推动意义,而且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助于国家政府职能的优化,更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市场经济发展氛围、保证市场秩序公平有序。保险行业是我国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推动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帮助解决我国较为严重的老龄化问题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但是由于我国保险行业的发展尚不成熟,相应的行业监管体系框架并不统一完善,保险市场中经常会出现“钻空子”的不合规行为。为此,银保监会作为我国银行业和保险业监管的最高机构,应该加强对保险市场的监管力度,持续健全保险市场的监督机制,实现保障市场平稳运行,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目标。具体体现在:

1、制定统一的监管规则。由于我国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相关部门关于保险的监管规则只是在产品的规范备案流程、分类监管和属地监管等方面有较为详细的说明,而在保险公司管控、产品质量审核标准规范等方面缺少详细准确的展开要求。

基于以上,亟需建立全国统一的详尽的保险监管规则。对不同地区、不同性质的保险产品及公司提出规范化、专业化要求,防止市场上出现“保险监管套利”及“钻空子”等不良行为,致使引发市场风险及导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损。

2、加大监管力度。首先,规范提升保险公司人员的从业资格标准,并通过定期组织业内培训学习等形式提升整体人员的素质水平,避免由于从业人员的不专业性、知识模糊性等问题,引发消费者对商险的信任接纳危机。其次,规范保险市场中不同性质产品的理赔手段、业务开展等内容,确保消费者公平合理地享受产品效应。

最后,加强自身组织保障,深刻落实“放管服”的改革要求,建设良好的监管队伍。协同保险业内其他协会共同监督,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保证市场秩序运行平稳,促进行业内公平竞争行为,促进保险市场合规稳定发展。

 

三、提高居民风险分散意识

 

受传统文化思想及改革初期带来的巨大的经济红利影响,大多数居民“买房养老”、“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由于21世纪初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发展带来的巨额经济收益,许多人认为对于房产的投资可以为自己带来坚实的生活保障及丰厚的收益,不会为老年生活和经济收入感到忧虑。

此外,很大比例的居民认为“养儿”可以得到后代的悉心照顾,满足自己老年生活各方面的需求,从而抵御年老失能、收不抵支的风险,将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对子女的抚育中,而缺乏对自身养老的规划。由于房地产行业的饱和状态及政府对购房等限制政策、现代社会育儿成本过高导致等因素造成新生儿出生率急速下跌、劳动人口逃避结婚的不利影响。

以上两种做法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我国的社会发展情况,也无法有效帮助个人抵御“年老危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居民的安全意识是一种基本的、根本的、低级的需要。而居民对于保险的需求,无论是提供基本保障水平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及企业补充性养老保险,还是以提高老年生活保障水平的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其本质都是居民自身安全意识的一种体现,希望能够借助保险的力量转移生活中的风险、安全隐患等,属于居民最根本的需求之一。

但居民对于政府提供的强制性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及职工享受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过于依赖,尚未意识到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可提供保障的重要性。通过宣传教育片、公益直播、趣味短视频、人才讲座等方式引导居民摒弃过度依赖国家、企业养老的片面意识,转变买房、养儿防老实现风险分散的陈旧观念。而应通过国家政府提供坚实后盾、企业单位强力补充、个人商业养老保险高效协助三者合力共同克服养老困难。

 

四、引导居民资产配置多元化转变

 

根据2021年前3季度的中国家庭财富指数调研报告显示,在经历了新冠疫情、洪水等极端天气的冲击下,金融投资对于居民的财富增加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但面对各种各样的财富管理形式,银行仍是家庭管理资产财富的主要选择。其中家庭财富配置类型中,极少比例的家庭选择仅投资股票和基金类的偏权益型的资产配置,更多家庭选择仅投资存款类、投资存款类或投资股票基金类的均衡型资产配置。

在全球疫情的大背景下,我国居民更倾向于将家庭财富资产倾斜于存款、股票、基金类,选择可提供固定利率的银行和提供高收益率产品的理财平台、基金公司等两种较为极端的财富管理机构;自由职业从业者的经济状况不容乐观、低收入家庭的整体经济状况降幅较大。

以上也从另一个角度深刻地反映出,当前居民的资产组合方式较为单一。在遭受不可抗拒的外力不良影响下,大多数人并未将购置商业养老保险作为资产配置的新选择用以分散、规避风险,甚至并没有因此而提前考虑制定养老规划。

此外,由于收入的下降、不稳定性也导致了很大部分居民面临购置保险缴费能力不足的困难。这就凸显了持有较强的风险意识和多元的理财意识的重要性,通过引导居民资产配置多元化转变,分散承受的多种风险,不只局限于单一的理财方式,打出银行存款、股票基金等高收益率产品、购置商险的组合拳,才会让个人乃至家庭财富发挥最大的功效,实现保障、收益双丰收。

 

结语

 

较强的风险意识和多元的理财意识是个人、家庭改变资产组合方式的前提。二者的提高既需要居民自身关注努力学习相关的金融知识,还需要政府等部门公开引导公众转变保守的风险规避态度,以及实施政策进行对公众进行支持鼓励,鼓励以公众为主要力量的社会各界加大对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投资。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免责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网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

本文地址:老龄化态势愈发严重,个人商业养老保险能否“挑起大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