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年人而言,有老所养、老有所居是民生福祉所在,一个适宜的养老环境也是老年人安享晚年之所在。步入老年,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迥异于年轻时的要求,基于此,近年来湘潭市延伸出3种基本养老模式,社区养老、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老年人们在养老环境的选择上,早已从“有所居”变成了“要优居”。

老年人主动“退房”

市民李先生家是标准的三居室,其中有一间父母房,已经空置了许久。李先生一家是愿意与父母同住的,但是主动“退房”的却是李先生的父母。

李先生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一家三口再加4位老人,普通三居室无法满足一大家子的同住需求。过去,4位老人轮流居住照顾孙儿生活起居,现在孙子长大不再需要随时照顾,老人们便主动“退房”。

“生活方式不同,是不能与子女同住的首要原因。”在儿子家“退房”后,李先生的父母回到了农村老家,携手在农村养老。他们说,住一起作息却不一致,生活多有不便。

老年人居住环境首先要考虑的是安全性,比如多增加一些安全扶手、防滑垫等,防止老人行动不便或意外摔倒。在父母“退房”后,李先生一家也想对老家的房子进行适老化改造。

老年人上厕所是件大事,处理不好就容易摔跤,因此这也成了李先生改造的“首站”。但在湘潭的家具市场,却没能找到自带扶手的老年人专用马桶,最后李先生只能选择网购。除此之外,他还为老家添置了一些感应壁灯等电器,方便老人起夜。

适老化改造改出新生活

相较于私人家庭的适老化改造,小区的适老化改造就显得轻松很多。加装电梯后,回家总是“快人一步”,再也不用爬楼梯,这让居住在岳塘区湘钢工人村小区18栋4楼的贺桂华幸福感满满。她说,“装上了电梯之后,上下楼方便多了。”

近年来,“高龄”小区户主的老年人比例只升不降,而居住于此的老人,爬楼梯成最大的困扰。部分有条件的小区、楼栋纷纷开始筹划加装电梯。

外置楼梯被框进“玻璃盒子”里,梯边扶手延伸到家门口,这是雨湖区天隆小区适老化改造后的场景。天隆小区于20世纪70年代,小区内80%的住户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获批2020年老危楼修缮改造项目后,小区首先便将外置的楼梯进行包裹,确保防水、防风,再畅通出行通道,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方便老年人出行、参与社会活动。

适老化改造一直是社区养老的关键词,除去硬件设施的升级,还有配套服务的增加。在岳塘区宝塔社区盘龙名府小区,“驿站式”养老服务屡次获赞,在小区内打造养老驿站,并引入两家养老服务机构,满足区域内老年人日常就餐和就医需求,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养老服务。而现有的服务机构,多集中在城区和郊区。

闲置房产开出“夕阳之花”

“这里的饭菜每天不重样,文体活动又丰富,比家里好耍得多。”在雨湖区康馨养老中心,一位老人这样感叹。康馨养老中心由晨辉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晨辉怡居老龄产业有限公司投资建成,房子原是晨辉集团的一处闲置房产,改建后设有多人间、标间、单间、豪华间,中央空调、地暖一应俱全,硬件设施在湘潭市养老机构处于一流水平。

居住在这里的老年人也成功改变了“老了住养老院,说出去不体面”的想法,上午有棋牌、唱歌等娱乐活动,下午可以参与做操、沙画、书法、手工等学习,一整天丰富的生活,让他们体验到了“老有所乐”“老有所学”。

“只要住得安心、开心、舒心,就是最好的环境。”张奶奶说,退休后她尝试过多种养老模式,但不得不说,在养老中心专业的护理和陪伴下,自己的晚年生活变得更加有趣。网络发达之后,自己也能通过微信视频和家里人聊天,并不会有距离感。

免责声明:本网资源来自网络,不代表安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湖南:湘潭市:从“老有所居”变成“老有优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