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婷

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今年工作中明确提出“发展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如何打通居家社区养老“最后一公里”,让老年人享受高质量服务?今年全国两会上,多位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建设施、提品质

把服务送到老年人身边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监事长迟日大连续多年关注养老问题,他认为,要充分发挥社区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进一步完善社区助老服务体系,建设老年友好型社区。

“我国目前已基本构建起居家为场景、社区为依托、专业机构为主体的新养老服务格局。”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巩富文建议,以养老机构社区化,社区服务连锁化、品牌化,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为基本思路,让养老机构在社区开连锁门店,提供居家上门服务,让更多老年人享有高质量的基本养老服务。

“养老服务不是建一处养老设施,修一个食堂、一间活动室、一个卫生所,而是要充分考虑老年人是否可及、可感、可知。”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彭静长期关注社区养老,在她看来,社区养老设施想实现“空间可达”,就要全盘考虑距离、空间、老年人密度等方面,通过就近接送、上门入户、远程服务等形式,让身边、床边、周边的养老服务便捷可及。

小改造、大民生

居家适老化让老年人安心放心

加快推进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是提升老年人居家生活安全性和便利化,促进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一项系统工程、基础工程、惠民工程,但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河北省委专职副主委范社岭认为,“订单式”服务是推动适老化改造落地推广的有效途径,同时,通过网络平台提供“淘宝式”服务,对入驻企业建立准入、退出机制,可确保改造服务优质高效。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居家适老化的“智慧+”应用,可以为老年人构建更为安全的生活环境。巩富文建议说:“通过安装跌倒监测、火灾监测等智能设备,让它们成为老年人的‘隐形护理员’,以科技能力保障老年人居家安全。”

在资金落实方面,范社岭建议形成多元资金分担机制促进适老化改造:“实施改造的企业可享受优惠贷款、财政贴息、税费减免等政策;改造也可纳入居民住房公积金提取范围,对于子女为父母进行适老化改造的费用,建议纳入个人所得税抵扣范围。”

重培养、留人才

居家养老服务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为支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养老服务人才肩负着守护老年人幸福晚年的重要使命。面对人才不足、能力欠缺等痛点、难点,如何培养人、吸引人、留住人、用好人?

“目前,我国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的大学和高职院校还比较少,懂管理、善经营的综合型管理人才非常缺乏。”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何寄华道出了养老服务人才欠缺的关键,“养老服务工作强度大、工资待遇低、社会认同度不够,造成专业人才大量流失。”

何寄华建议,可通过加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院系,设立老年服务人才培训基地,持续开展养老服务岗位免费培训、实训等,不断提升专业素质;通过建立护理人才持证奖励、特岗补贴和入职补贴等激励制度,解决养老服务行业招人难、留人难、待遇差等问题。

“入职补贴、落户优待等政策只是一方面。”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丁梅认为,广泛开展送温暖活动,动员社会力量关心关爱养老服务人才及其家庭,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组建社工支援服务团,化解人才的焦虑情绪,这些不失为留住人才的好办法。

免责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网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

本文地址:多位政协委员建言献策——推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